談惠娟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是由許多種互相聯系的具體能力構成的。閱讀的過程是感知、思考、分析、理解、想象的復雜過程,提高閱讀能力,也就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還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一、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識字是為了加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課程標準規定: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因此,要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一是借助漢語拼音來識字。低年級的語文大多數是純拼音課文,因此,要求學生利用拼音去拼讀生字的字音,在學生自己拼讀的基礎上,再檢查與正音,最后認識生字,發揮了漢語拼音輔助識字的工具作用。二是借助漢字的規律來識字。漢字分為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六類,低年級學生接觸的多為象形、形聲之類的字,要抓住規律引導學生去識字。通過兒歌“形聲字好識記,形音義有聯系,聲旁幫著讀字音,形旁幫著辯字義”來了解其特點,加深對生字的理解,達到識字的目的。三是利用工具書來識字。教會學生查字典,使他們初步掌握理解字義的工具,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同時訓練他們查字典的速度。熟記音序表,認識字的偏旁部首,有助于提高查字典的速度,在查字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選擇字義的能力,啟發學生思考,確定這個詞該用哪一種,然后再讓學生聯系整個詞的意思說說。四是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如認識商店名、商場名、食品名等,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就必須提高其閱讀能力。要想提高閱讀能力,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由于低年級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能力差,不會預習,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預習要求要簡單明確,不要求過高。開始要學生讀一篇課文,每個字的字音一定要讀準,讀后想想課文講了什么。還可以要求學生讀后找出生字詞,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理解字義、理解生詞,可借助字典或者聯系課文提供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同時,還要求學生畫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自己分析解決。其次,在初始階段,預習應安排在課內做一些,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環節,待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養成預習習慣之后,預習就可以安排在課外。另外,要按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交流預習心得,體會到預習是重要的學習活動,從而長期堅持下去,并且會受用終生。
三、重視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詞匯句式。加強對小學生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一是加強讀詞、讀句的常規訓練。低年級一定要重視讀詞讀句的常規訓練。訓練起點要低,不僅要讀準每一個字,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讀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對長句子的朗讀要教給一些朗讀的符號,幫助其提高閱讀能力。二是加強教師的范讀和指導。低年級學生在朗讀課文時總喜歡一個節奏、一個調兒去讀,唱讀很嚴重,主要原因是掌握不住節奏,因此,教師的范讀和指導是至關重要的。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讀出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鯉魚媽媽的親切、烏龜的慈祥和藹。這樣學生根據教師范讀,能體會課文大意,理解學習內容,還掌握了讀句方法。三是運用多種方式讀。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法組織學生讀書,如采用分角色讀、圈點讀、比賽讀、表演讀、提示讀、想象讀、配樂讀等學生樂讀的方式,學生一定會精神飽滿,勁頭十足。學生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質疑,這樣大大提高了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四是通過背誦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背誦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背誦除了具有讀的功能,還可以積累語言,可以提高記憶力、領悟力。小學階段是背誦的黃金時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直觀記憶力強,采取一些有效的識記方法,激發他們的背誦興趣。如看圖背誦、游戲背誦、歌曲背誦、競賽背誦等都可以激發背誦熱情,提高閱讀能力。五是利用課外閱讀,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技能,必須要有鍛煉的機會。要結合語文課本介紹學生讀一些課外書籍,如《小兔乖乖》《鴨子和白鵝請客》《名人趣事》等,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詞典去讀懂文章,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四、抓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是復述。小學低年級學生學完一篇課文,要求根據課文內容復述課文。做到復述時口齒清楚,語句通順連貫,有感情,盡量用課文中的語言,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大有益處的。
二是說話。根據圖和事說幾句話,低年級主要以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為主,能說清“有什么”“是什么”等簡單的應用。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國文教學的目標在培養,培養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不是單純教的結果,而是由學生自己借助語文課程將所學內容內化成一種能力的過程,而閱讀又是提高這種轉化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注重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生活能力的一部分內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