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玲,馬清璇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
口腔醫學創新創業課程設置初步探索
全程玲,馬清璇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0)
立足于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初步探索我院高職口腔醫學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口腔人才。
口腔醫學;創新創業;課程設置
2015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近年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加強,取得了進展,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1]。本文立足于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現狀,采用網絡形式的問卷調查方法,初步探索口腔醫學創新創業課程設置,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口腔人才。1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口腔醫學專科生畢業后立足基層,就業定位主要在基層社區或口腔診所從事臨床工作,甚至自己開辦診所,而我國口腔醫學專科教育中較少涉及口腔管理方面知識,為使口腔專科生畢業后能更好地滿足就業市場需求,增加就業機會,本校已連續5年開設了口腔診所的開設與管理課程[2]。
該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口腔診所從初期籌備到后期經營管理;教學目的明確,旨在讓學生了解診所管理流程;課程理論依據充分,國內這方面的著作有李剛博士的《口腔診所開業管理》叢書系列,于秦曦與張震康合著的《口腔診所開設和經營管理》,這些著作都對診所空間設計、法律法規、院感知識、質量監控、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國外的牙科以私人牙醫模式為主,開設的口腔管理課程值得我們借鑒。
該課程教學分三步走:一是將該門課程納入選修課教學計劃,開設獨立課程;根據學生口腔相關課程學習情況,在完成口腔教學大綱基礎上,于大二下學期實習前安排20左右學時,主要介紹口腔診所選址、管理基本知識、醫患溝通技巧、醫療法律法規、宣傳營銷等方面知識[2]。二是編寫訓練教材,創設情境模式。該課程不局限于理論教學,還要積極開發學生思維,融入情境式教學,結合經典案例分析。三是安排臨床見習,強化管理意識。該課程教學應結合見習,鼓勵有自主創業意向的學生到與我院合作的民營口腔醫院、口腔診所學習,讓學生對診所的運營管理有更直觀的認識,了解口腔診所開展口腔診療的流程,學習與患者溝通的方式與技巧等。口腔教研室擬從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中(自愿報名)選取成績優秀、表現突出的20名學生,分5組于暑假期間前往口腔創新創業項目導師的診所,在導師指導下完成每人兩周的暑期專業實踐任務。此外,為了彌補高職院校年輕教師創業經驗欠缺,充實創新創業師資力量,教研室邀請優秀的創業者、企業家來作創業知識講座。
口腔行業創業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技能,我院結合口腔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將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基礎納入課程體系中,在第一學期開設口腔創新課程(1),共14學時,總學分為1學分,課程內容涵蓋口腔專業機制創建與拓展、口腔臨床執業運行與溝通、口腔技術的突破與維護。這門課程讓初入口腔領域的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行業概況,是創業教育在基礎階段的早期滲透,有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盡早確立。
在第三學期開設口腔創新課程(2),共30學時,總學分為2學分,課程內容立足于口腔助理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參照全國職業技能競賽標準,在大一了解入門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口腔三基實訓環節,教賽合一開展實訓,使創業教育實踐全面貫穿三年高職高專學習,以更好地滿足口腔醫療基層單位需求,突出體現口腔醫學重視實踐的教育特點。該課程開展后取得了較好效果,本院口腔專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于2015、2016連續兩年獲得“日進杯”口腔醫學組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學期中或假期學院還安排學生參加義診或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和“四進社區”等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促進創業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
學院根據學生對創業概念了解不足的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課程教育并開展專門的實踐培養。筆者以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為例,采用藍墨云APP網絡問卷形式對2015級口腔醫學專業113名學生進行就業創業調查。分為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及創業教育課程反饋調查兩部分,每部分發放問卷113份,回收有效問卷103份,問卷有效率均為91%。問卷數據采用描述統計法,使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
在“畢業后你會選擇哪個就業方向?”調查中,將該變量設計為多響應變量,即多項選擇題(下同)。在接受調查的113名2015級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中有10個缺失值。
結果顯示,59人(57%)選擇到私人診所工作,此比例最高;39人(38%)選擇繼續深造,考取國內高校本科生或研究生;27人(26%)愿意到基層醫療單位工作,這部分學生對就業形勢的嚴峻有清晰的認識;3人(3%)選擇改行從事與口腔無關的行業,主要是基于就業難原因;38人(37%)有開設私人診所的自主創業意愿;4人(4%)考慮經銷口腔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業(見表1)。調查結果表明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開設相關的診所管理課程和三基實訓課程的必要性,不僅為選擇創業的學生提供創業前指導,而且對于挖掘學生創新創業潛質也有一定幫助,如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需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市場洞察力和風險防范意識,一旦機遇降臨就可能成就其創業[3]。

表1 學生就業意向問卷調查
為了評價口腔創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實施創業教育后進行反饋調查,將調查問卷中的1~5題變量設計為單響應變量,6、7題變量設計為多響應變量。在接受調查的113名2015級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中有10個缺失值。
結果顯示,76人(74%)覺得創業教育課程對今后就業創業非常有用。54人(52%)認為創業教育課程對今后就業創業有較大影響,愿意嘗試自主創業;47人(46%)認為略有影響,促進了專業學習,工作不理想時會考慮創業。57人(55%)仍然希望創業教育課程的性質是選修課。52人(50%)希望創業教育課程課時更多,46人(45%)希望維持現狀。對于希望通過開展其他課程來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這個問題,39人(38%)表示非常歡迎,61人(59%)愿意學習了解(見表2)。以上結果顯示學生對創業教育課程的反饋較好,說明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口腔診所的開設和管理這門課程分為6個部分,分別是口腔診所選址、管理基本知識、醫患溝通技巧、醫療法律法規、宣傳營銷[2]。其中77人(75%)對醫患溝通技巧這部分內容最有興趣,所占比例最高,可能是口腔醫學生就業后會面臨許多醫患關系和團隊合作關系,而現實生活中許多醫務人員由于缺乏心理學知識,無法與患者或同事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使醫患關系變得緊張,臨床合作變得困難。目前的口腔醫學專科教育對醫學人文教育、醫學會談技巧的培訓非常欠缺,該部分雖然涉及部分醫患溝通知識,但由于學時限制,內容不夠全面。因此,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口腔專科教育中是否可以加強醫學心理學方面教學,單獨開設醫學心理學課程,幫助學生學習處理醫患關系,工作后能建立面對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溝通能力,促進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
另外,分析還顯示分別有39人(38%)、34人(33%)對診所宣傳營銷和口腔診所選址版塊內容感興趣,但所占比例最低,說明學生還沒有認識到這方面知識的重要性,也說明我們的教學欠缺民營營銷知識,應該適當加強營銷理念培養。真正的營銷要以堅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側重專業知識的展示和個人專業品牌的塑造。

表2 口腔創業教育課程反饋調查
為了積極貫徹上級相關大學生創業教育文件精神,推進口腔高職生自主創業,我們基于高職高專有別于本科院校的特點,結合口腔醫學專業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課程體系構建中,制定符合學院自身特點的課程評價標準;高職口腔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為鄉鎮、社區、診所,我院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根據學生所處的職業平臺與就業方向確定課程內容,將創業方面的思路指導方向集中體現在民營和基層。此外,筆者認為除了常規課程外,今后還可以考慮單獨開設規范的診所營銷課程和醫學心理學課程;院感知識是口腔診所開業的基礎知識,建議今后可以在選修課程里開設必選課如院內感染;并且還可考慮開展第二課堂,成立口腔保健社團,依托學校實訓室,開展創業教育實踐,將市場調研、團隊組建、定價策略、經營管理等知識融入到專業技能實踐中[4]。
綜上所述,在強調大膽創新、深化改革的同時,應對現有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及時進行總結和改進,以確保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穩步推進,教學工作正常運行,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8):4-5.
[2]黃琛琛,姚玲玲.在口腔醫學專業推廣口腔院所管理課的設想[J].科技信息,2011(6):391.
[3]陳婷婷.大學生創新創業潛質的培養與探索[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4(1):94-96.
[4]宋木華.高職高專口腔醫學專業創業教育的路徑選擇[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3):8-9.
G423.02
A
1671-1246(2017)21-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