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檢娣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2100)
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效果
陳檢娣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2100)
目的 探討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經術前診斷性刮宮診斷為子宮內膜癌的患者138例,進行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記錄檢查結果,并與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其診斷價值。結果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符合率為50.7%,兩種檢查方法對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診斷有較高一致性(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0.5%、34.6%和50.0%,經Mc Nemar-Bowker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5)。在病變組織浸潤肌層程度的診斷中,I級、II級、III級診斷符合率分別為25.8%、91.4%和100.0%,隨著疾病浸潤程度的加深診斷符合率逐漸升高,經Mc Nemar-Bowker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與術后石蠟病理檢查均可用于子宮內膜癌診斷,不過兩者對淺浸潤和高分化患者的診斷差異較大,對于腫瘤浸潤肌層深、分級差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準確性和敏感性更高,提示該方法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否行分期手術具有較高價值。
子宮內膜癌;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術后石蠟病理檢查;診斷符合率
現階段關于子宮內膜癌檢查手段的研究較少,臨床上主要采用冰凍切片方法對子宮內膜癌進行診斷,準確率較高,但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1]。本文將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應用于子宮內膜癌診斷,分析其診斷符合率,為該疾病臨床診斷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經術前診斷性刮宮診斷為子宮內膜癌的患者1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均沒有接受過相關放化療;年齡最小39歲,最大61歲,平均(48.2±5.7)歲。51例未絕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87例已經絕經,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陰道流血和排液。
所有患者均給予相關手術治療。采用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疾病類型、病變程度以及浸潤情況進行評估,并將檢查結果與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檢查方法:將標本置于特制載體中,在冷凍切片機中冷凍,并放在載玻片上鏡檢。由兩位病理科醫生進行檢查,若有不同意見則共同探討達成共識。
按照腫瘤細胞分級標準分為高分化(G1)、中分化(G2)和低分化(G3);按照病變組織浸潤程度分為3級:侵入子宮內膜層為I級,侵入淺肌層為II級,侵入深肌層為III級[2]。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與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結果相比,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有70例相符,診斷符合率為50.7%,G1診斷符合率為60.5%(46/76),G2 診斷符合率為 34.6%(18/52),G3 診斷符合率為50.0%(4/8)。經Mc Nemar-Bowker檢驗,兩種檢查結果差異有顯著性。其中,兩例患者術前提示為G1子宮內膜樣腺癌,而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和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結果均顯示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另外,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疾病分型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共28例,而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結果全部顯示為G1子宮內膜樣腺癌。經Mc Nemar-Bowker檢驗,兩種檢查結果差異無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種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病變浸潤程度的診斷:I級診斷符合率為 25.8%(16/62),II級診斷符合率為 91.4%(64/70),III級診斷符合率為100.0%(6/6)。經Mc Nemar-Bowker檢驗,兩種檢查結果差異有顯著性。詳見表2。

表2 兩種病理檢查病變組織侵入子宮肌層程度符合情況(n)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給女性生殖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致死。因此,要想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預后,進行準確的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非常必要。目前,子宮及患側附件切除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方法,若患者存在高危因素,為了保障手術順利進行則需要先行手術病理分期。既往研究資料顯示,子宮內膜癌腫瘤分級和浸潤肌層深度可作為臨床上判斷機體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的可靠依據[3]。現階段主要采用分段診刮、影像學診斷以及腫瘤標志物檢查進行子宮內膜癌術前評估,但是其臨床分期仍然沒有指出是否需要切除淋巴結。有研究指出,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是對疑似或術前已診斷的子宮內膜癌進行分期的唯一病理診斷方法,可全面了解腫瘤病理類型、分級以及肌層浸潤深度等[4]。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總診斷符合率為50.7%,兩種檢查方法在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診斷中有較高一致性(P>0.05),而G1、G2、G3診斷符合率分別為60.5%、34.6%和50.0%,提示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淺浸潤和高分化患者的診斷一致性較低。另外,此次研究還顯示,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的I級、II級、III級病變程度診斷符合率分別為25.8%、91.4%和100.0%,與其他研究結果相符[5],提示隨著疾病浸潤程度的加深診斷符合率逐漸升高。
總的來說,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與術后石蠟病理檢查均可用于子宮內膜癌診斷,不過兩者對于淺浸潤和高分化患者的診斷差異較大。對于腫瘤浸潤肌層深、分級差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準確性和敏感性更高,提示該方法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否行分期手術具有較高指導價值。
[1]周海鷗.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5):45-46.
[2]陳作泉.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探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7(2):289-291.
[3]季月霞,仲玉英,沈軼凡,等.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4):204.
[4]王琪,董艷.探析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意義[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11):56-57.
[5]李娟,劉建.冰凍病理檢查對早期子宮內膜癌全面手術分期的價值[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10(6):715-717.
R730.43
B
1671-1246(2017)21-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