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人民醫院(525100)張春瓊 李卓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ICU壓瘡高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7例。研究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24~75歲,平均(48.5±10.3)歲。對照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24~74歲,平均(48.6±10.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病房環境護理、健康知識宣教、個人衛生護理、使用間隔式充氣墊床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研究組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加強營養供給:針對腸內營養無法滿足的患結果兩組壓瘡發生率、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者,給予其靜脈營養,提升皮膚抵抗能力,預防壓瘡。②皮膚護理:針對水腫嚴重者,盡量以紗布局部按壓穿刺或采血部位,防止損傷皮膚。③控制潮濕:將有較強吸水能力的護理墊放置在臀部等部位,大小便后,及時對會陰部皮膚進行擦洗。④控制剪切力:仰臥位,床頭抬高30°,保持屈腿體位,防止下滑。⑤控制摩擦力:翻身或移動時,先放低床尾,再放低床頭;采用滾動式方法調整為側臥位,放置翻身枕,以減少摩擦力,避免出現壓瘡。

附表1 兩組壓瘡發生情況對比[n(%)]
附表2 兩組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

附表2 兩組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壓瘡發生時間(d)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研究組 27 4.4±2.2 90.6±2.0對照組 27 9.8±3.2 80.4±1.8 t 7.226 19.698 P 0.000 0.000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①壓瘡程度評定標準:分為Ⅰ度~Ⅳ度。②觀察兩組壓瘡發生時間和護理滿意度。其中,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評估,以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提示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分析數據,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壓瘡發生率 兩組壓瘡發生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1。
2.2 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 兩組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見附表2。
壓瘡在護理工作中較為常見,其產生直接反映著護理工作質量的高低。壓瘡一方面會導致患者出現較大身心負擔,另一方面還會給疾病康復帶來不利影響,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ICU患者出現壓瘡的風險較高,需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1]。
集束化護理干預是一種具有專業性的護理模式,其每個元素均證實能改善患者結局[2]。本研究對研究組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筆者體會到,經由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一方面可轉變護理工作服務觀念,促使其積極主動了解壓瘡護理知識和防治方法等,從而在護理工作中更好應對壓瘡問題,切實減少壓瘡的發生。另一方面,還能提升患者及家屬對壓瘡相關防護知識的掌握程度,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提升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中,研究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3]。提示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理想。此外兩組壓瘡發生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差異顯著,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凸顯出集束化護理干預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