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赫
摘 要:文章以硝酸銪及磷酸為材料,采取水熱合成的方式,合成了六方相的超細棒狀納米材料。通過改變磷酸及硝酸銪的配比,來對照不同比例對合成六方相磷酸銪原料的微觀形態及功用的影響。通過掃描電鏡以及XRD對樣品的表征,結果表明:產品形態均一,均為超細棒狀材料。但其直徑隨著配比的增加而減小,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時,得到棒狀的EuPO4粉體,其平均粒徑為40nm,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0時,其平均粒徑為35nm,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20時,其平均粒徑為30nm。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30時,其平均粒徑為25nm。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40時,其平均粒徑為20nm。
關鍵詞:納米;水熱法;XRD譜圖;SEM表征
中圖分類號:O61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0-0012-02
稀土元素具有4f的電子構型,在電、光、聲、磁等方面比其他元素更具有應用價值。普通稀土材料納米化之后,會在稀土材料原有的特性基礎之上同時具有其他的一系列的新特性,提高了稀土功能材料的性能,有利于研究開發新型的稀土功能材料。稀土納米材料有著納米材料和稀土材料兩者的所有優勢,擁有兩者都不具有的綜合優良性能,在信息、激光、能源、發光、醫藥、催化、生物等領域應用廣泛。到目前為止,有關稀土納米材料制備以及研究有很多,但真正最適合并應用于現代技術發展的很少,所以在不斷加強稀土納米材料有關的理論研究的同時,還要注重相關的實踐應用。
1 實驗部分
1.1 EuPO4納米材料的合成
取5份0.3mmol Eu(NO3)3·6H2O粉末,分別置于燒杯中,加入5mL水,混合均勻。分別配制0.3mmol、3mmol、6mmol、9mmol以及12mmol的H3PO4溶液,用移液管分別移取不同濃度磷酸溶液5mL逐滴滴入Eu(NO3)3的水溶液中,用磁力攪拌器將混合液劇烈攪拌1h,得到白色均勻凝膠狀溶液,緩慢離心分離該混合物,依次裝入聚四乙烯反應釜中,放入烘箱在120℃下,恒溫24h,以10℃/min速度降溫至室溫。然后分別用蒸餾水和乙醇清洗2次,干燥后用瑪瑙研缽研磨獲得白色粉體。命名為樣品1(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樣品2(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0),樣品3(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20),樣品4(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30),樣品5(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40)。
1.2 分析與表征
樣品的SEM圖像由日本HITACHI SU8100型SEM表征,電壓為15kV。樣品物相分析由X射線衍射儀(德國Bruker公司)表征,銅靶(40kV,40mA),掃描速度為5°/min;由HITACHI F-7000熒光譜儀表征。
2 結果與討論
2.1 SEM表征
SEM測試成果表明,產品形態均一,均為超細棒狀質料。但其直徑隨著配比的增加而減小,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 時,得到棒狀的EuPO4粉體,其平均粒徑為40nm(圖1-a),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0時,其平均粒徑為35nm(圖1-b),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20時,其平均粒徑為30nm(圖1-c)。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30時,其平均粒徑為25nm(圖1-d)。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40時,其平均粒徑為20nm(圖1-e)。
2.2 XRD表征
圖2為EuPO4納米材料的XRD譜圖。將三種差異配比的沒有另外雜質峰質料進行指標化分析,同時還發現,與規范的六方相磷酸銪相吻合。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1時,晶面指數為20時的同指數晶面衍射強度的和金屬銪配比為10和當磷酸和金屬銪配比為衍射強度顯著強于磷酸,表明合成的EuPO4納米材料的招致結晶習性,從而差別的成長方向與反應物的配比有關系。由于配比值的增大,衍射峰的強度著反應物配比的增大,有所削弱,可能是影響了結晶基元往正負極面上的疊合。
3 結論
以Eu(NO3)3·6H2O與H3PO4為原料,采用水熱合成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納米材料,產物形貌均一。通過掃描電鏡以及XRD對樣品的表征,結果表明:均為超細棒狀材料。但其直徑隨著配比的增加而減小。
參考文獻:
[1]張桂榮.稀土磷酸鹽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與發光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6.
[2]張錦山,鄭潔,董季玲,等.化學法制備稀土永磁納米材料研究現狀[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1):36+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