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娟
摘 要 在最新課程地理標準中,對地圖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地圖幾乎承載著所有知識點,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對地理課堂來說,地圖幾乎貫穿整個地理教學。繪制地圖是初中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本文多角度論述了如何對初中生進行繪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地圖的基礎知識,為繪制地圖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繪圖的深厚興趣,養(yǎng)成繪圖的習慣;拒絕枯燥單一的描繪,采用多樣化的繪圖形式等。
關鍵詞 初中生 繪圖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63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rawing Ability
WU Juan
(Huadu District Kuang Weiyu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In the latest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ability to map more and more demanding, maps almost all of the knowledge bearing point, is the second language of geography". For geography classes, maps almost run across geography. Map making is the embodi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geogra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rain the multi angle draw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basic knowledge map, map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cultivate a deep interest in drawing, the drawing form habits; refused to boring description, using a variety of drawing form etc..
Keywords junior high students; drawing ability; strategy
對于“地理繪圖能力”的概念,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最新版》及教材中并未給出明確的定義,筆者查閱以往論文,采用江文英①的觀點,地理繪圖能力是中學生地理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地理繪圖意識;地理繪圖知識;地理繪圖技能等。
筆者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很深的體會,地圖幾乎承載著初中學生所要學習的每一個知識點。細翻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教材,其中地圖約有126幅,包括各種各樣的景觀圖以及教材后面活動題中的地圖。在義務教育地理新課標中指出,要求學生能夠識圖、指圖、用圖和繪圖、析圖。其中,繪圖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體現(xiàn)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檢測出學生是否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對地圖的綜合運用能力。《2017年廣州市初中地理結業(yè)考試說明》中已經明確指出綜合題中有填圖繪圖題目,非紙筆作業(yè)采用繪制本校“校園平面圖”的開放性考查方式,占分值的20%。但目前學生對地圖的繪制是非常薄弱的,筆者認為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地圖繪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學中,筆者總結提高學生繪圖能力的方法,大致如下:
1 學習地圖的基礎知識,為繪制地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掌握地圖的“語言”,即地圖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三要素,是繪制地圖的前提和基礎。繪制地圖前,頭腦中要有一個基本的輪廓設計,而不是隨意澮鴉。首先,確定地圖的方向。如果要繪制的地圖沒有經緯網,也不用指向標,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繪制地圖時就要注意所要表達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如果帶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注意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繪圖時更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標,大致位置標注準確,不可鬧出笑話;如果繪制的地圖沒有經緯線,又不是規(guī)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時需要用指向標來確定方向,指向標永遠指示正北方向。其次,確定比例尺。根據(jù)繪圖的實際需要,計算出比例尺的大小,將比例尺標注在地圖的合適位置。再次,要讓學生認識圖例,尤其要掌握一些常見的圖例,比如鐵路、公路、山脈、居民點等,為繪圖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掌握初中階段常見的地圖類型和地圖形式
筆者根據(jù)目前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中出現(xiàn)的地圖,將地圖劃分為地圖簡圖、等值線圖、統(tǒng)計圖、示意圖、表格等類型。其中,地圖簡圖以區(qū)域地理中地形圖等較為常見。等值線圖以等高線和等溫線為主。統(tǒng)計圖包括餅狀圖、柱狀圖及人口增長曲線圖等。示意圖用簡明形象的圖形表達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基本過程的直觀表現(xiàn),如《我國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初一上冊P43圖2.24 紅海、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位置示意圖等。地理表格用更加直觀、明了的形式將地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呈現(xiàn)出來,比如地球自轉與公轉對比;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比較等。
2 培養(yǎng)繪圖的深厚興趣,養(yǎng)成繪圖的習慣
2.1 培養(yǎng)繪圖的深厚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自控力比較弱,抽象思維比較欠缺,簡單的說教和空講并不能使他們愛上地理。而對于繪圖的濃烈興趣卻可以讓學生喜歡地理。曾經有一位學生告訴我,他學習地理的方法就是看地圖,最重要的是他喜歡繪制地圖。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學習完地圖的三要素時,要求學生繪制一幅校園平面圖;第四節(jié)學習等高線時,要求學生繪制一幅花都區(qū)境內的一幅等高線地形圖等等。學生聽完這些布置的作業(yè)后,表現(xiàn)出極大的厭煩情緒,可是隨著繪制工作的繼續(xù),大家發(fā)現(xiàn)了我區(qū)的山河之美,將這些地理事物反映在一張平面圖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且有趣的事情,厭煩情緒消失了,反而熱情高漲。我就抓住教育的機會,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用的每一幅地圖都是專業(yè)的測繪人員采用精密的儀器,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加以整理才有了這么多有用的地圖。部分同學反而想更多地了解測繪工作,我鼓勵大家可以上網查找,將搜集的資料與同學們分享。endprint
2.2 養(yǎng)成繪圖的習慣
不論是新課標或者區(qū)調研考試還是廣州市學業(yè)水平考試,對地圖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區(qū)期末考試題中,有一道題是讓學生繪制降水量柱狀圖或者氣溫曲線圖,通常這樣的題目失分率比較高。所以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繪圖的習慣。目前,筆者帶初一下冊地理,整本書以區(qū)域地理中的世界地理為主,平時的檢測題在學生手繪地圖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在《印度》這一節(jié)學習完之后,給學生發(fā)一張空白的紙張,憑借印象簡繪印度半島,然后將各個地理事物及要素在地圖上標注出來,這樣提高了學生繪圖的興趣,培養(yǎng)了繪圖的習慣,增強了學生對區(qū)域地理的認知。
3 拒絕枯燥單一的描繪,采用多樣化的繪圖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簡單地給學生一張紙一支筆,而沒有具體的要求,反而讓學生不知所措,從而更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繪圖。在義務教育階段中,人教版共四本地理書,針對不同有章節(jié),對繪圖的要求,教師要有所取舍,所取之圖,更要對學生有更加翔實的要求,不可好高騖遠。
3.1 描圖
有的地圖讓學生徒手畫出來難度較大,倒不如采用描圖的方式,不會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同學感覺到羞愧,看著最后的成品,讓每個人心里更加有成就感。比如在初二上冊《中國地理》第二章要求掌握中國不同走向的山脈位置及名稱。對初中生來說,繪出中國輪廓確實不易,我會選擇讓學生拿出一張透明的薄紙慢慢描出我國的輪廓,然后將山脈繪上去,最后填出山脈的名稱。剛入初一的學生學習《大洲與大洋》,本節(jié)要求學生能夠認識并記住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名稱及相對位置。雖然在教材P36設計的活動題中要求學生用幾何圖形繪出大洲的輪廓,但是幾何圖形并不能形象地表達出各個大洲的形狀。那么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幾何圖形果斷舍棄,而是讓學生描出大洲與大洋,并用彩筆填上大洲的名稱,并定位出大洲的分界線。這種方法事半功倍,讓學生熟練掌握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
3.2 臨摹
學習完初一上冊的地理,學生對地理有了基本的認識,了解了繪圖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為接下來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區(qū)域地理的學習中,認識和識記區(qū)域的輪廓是最最基礎的東西,以往簡單的教師或者學生指圖并不能加深對區(qū)域的印象,學生參與度不高,又加上地理周課時比較少,學完就忘是學生的通病。課前采用臨摹地圖的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繪圖活動中來,一只筆,一把尺子,一只圓規(guī),一張潔白的紙,再加上對地圖的一腔熱情,將學習過的區(qū)域展示到地圖上,有助于學生學習加深對區(qū)域地理位置的認識,更有利于對地理各個要素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有的同學畫得不太好看,教師要多多鼓勵,肯定學生的進步,不可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3.3 填繪
總是描圖或者臨摹,單一的繪圖方式容易讓人產生厭煩情緒。一幅規(guī)整漂亮的地圖出現(xiàn)在學生桌面上,讓孩子們拿起筆來,將地理事物填在圖上,多變的方式更能將學生吸引到我們繪圖中來。以初二地理為例,在中國政區(qū)的學習中,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足以讓學生頭大,要是一一描繪它們的輪廓費力又費時,反而事倍功半。此時,從網絡上尋找一幅中國政區(qū)圖油印出來,學生拿出一只黑色的筆填寫出省份的名稱和簡稱,再用彩色的筆點出省級行政單位,并勾勒出經過我國重要的經緯線,最后成品出爐,比起艱難的一一描繪,倒不如用填繪的方式印象深刻,更容易讓學生記住。
3.4 制作地理模型
平面的地圖是靜止的,也非立體的,對于有的章節(jié)的理解有些困難。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利用身邊廢棄的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地理模型。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收獲學生自己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
比如初一剛入學的第2節(jié)地理課,發(fā)動學生制作地球儀的模型,使其對經緯線的形狀及經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進而使其能夠很好地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這部分內容是學習地理基礎,也是初一開篇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地理的信心。
《地球的公轉》這一節(jié)中,講解太陽直射點的來回移動及晝夜長短變化一直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學校雖然提供了地球儀,但是仍然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帶領學生制作一個簡易教學模型,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晝夜長短情況一目了然,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內容,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類似的章節(jié)還有制作等高線模型,難度更大的有中國地理拼版等。
初中的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初中地理要拋開以往只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著眼地圖,利用好地圖,培養(yǎng)學生繪圖能力和技巧,那么我們的地理課堂將會更加生動有趣。筆者近幾年來一直著眼于此方面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實踐,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
注釋
① 江文英.高中生地理繪圖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