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1903年,上海一個錢莊的伙計持通商銀行鈔票去兌換,發現有幾張10元的假幣。第二天,通商銀行檢查自己的鈔票時又發現了幾張10元和5元的假幣,當場將其撕破并蓋上“假幣”戳記,同時將假幣及假幣的辨別方法張貼于外,以幫助人們辨別真偽。
消息傳出,錢莊紛紛拒絕使用通商銀行鈔票,市民爭先恐后地去兌換現銀。上海發生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擠兌風潮。
在北京得知消息的通商銀行創始人、大股東盛宣懷一邊吩咐隨到隨兌,一邊向其他銀行尋求幫助。通商銀行以庫存金銀作抵押,向匯豐銀行換得70萬兩現銀,以滿足客戶的兌換需求。
2月6日,匯豐銀行發現一個日本人持4000元通商銀行假幣來兌換,迅速報警。經審訊得知,此人叫中井義之助,與其他幾個日本浪人在大阪郊區一處民房里印制假幣,然后運到上海通過日本商社流入市場。
在中國駐日使館的強烈要求下,日本警察逮捕了中井義之助的同伙,并銷毀了制假機器及假幣。但因日本“對偽造他國鈔票者,法律無規定懲治之專門條文”,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這樁假幣案對中國通商銀行打擊重大,經濟上損失慘重不說,信譽上的打擊更為沉重,一時間通商銀行在中國威風掃地。
這次事件發生后,中國通商銀行將所有發出的鈔票全部收回,連同已經印好尚未發出的新鈔一并銷毀,以絕后患。同時委托英國印制公司繼續印制新版銀圓票。新版銀圓票除繼續遵循“與現銀相輔而行,按存銀之數,為印票之數,以便隨時兌現”之規定外,又在鈔票上全部增加了招財進寶的財神像。從此,財神成為中國通商銀行紙幣的特殊標志,流向了中國的市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