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52)李幔
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居于我國女性生殖道腫瘤疾病的第三位。近年來,有關調查數據顯示[1],子宮內膜癌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且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美國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已超過宮頸癌,成為發病率最高的腫瘤疾病。目前,子宮內膜癌總療效及5年生存率較高,但30%的患者有出現復發、轉移的風險,且與無復發、轉移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相比,復發、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會下降50%。因此,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命安全問題十分嚴峻。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宮內膜癌單發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奈達鉑聯合紫杉醇方案化療同步放療治療子宮內膜癌單發轉移的近遠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經病理學診斷確診的子宮內膜癌初次治療后單發轉移患者共68例。既往均接受過其他方案的化療及放療,預計生存期>6個月,體力狀況(PS)評分≤2分。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年齡30~77歲,平均(54.8±6.2)歲;病理類型:乳頭狀腺癌4例,腺癌8例,內膜腺癌22例。其中肺轉移15例,腹股溝淋巴結轉移10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6例,腦轉移3例;初治時,II期10例,III期19例,IV期5例。觀察組:年齡32~78歲,平均(56.4±5.8)歲;病理類型:乳頭狀腺癌5例,腺癌9例,內膜腺癌20例。其中肺轉移14例,腹股溝淋巴結轉移11例,鎖骨上淋巴結轉移5例,腦轉移4例;初治時,II期9例,III期19例,IV期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近期療效的對比(n)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適形調強放療(IMRT),90%劑量曲線包繞計劃靶體積(PTV),常規分割,每次2Gy,計劃照射顱腦40Gy,胸部、腹部50Gy,鎖骨上60Gy。對照組給予奈達鉑聯合紫杉醇方案化療;觀察組初始放療第1天起,靜脈滴注紫杉醇175mg/m2+奈達鉑80mg/m2,重復1次/3周,持續6個周期。化療前,給予止吐、水化、抗過敏等常規治療,定期查血及肝腎功能,適時進行對癥處理。
1.3 療效評價 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2](RECIST)對兩組近期療效進行評價,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四個等級,統計CR+PR+SD例數計算有效率(RR)。自初始放療第1天起,對患者從治療開始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進行計算,即無進展生存時間。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按照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制定的標準[3]分為0~4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18.0分析數據,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P<0.05說明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的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82.4%,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遠期療效的對比 隨訪6~24個月,觀察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為(12.4±1.2)個月,對照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為(9.2±0.8)個月,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t=12.9377,P<0.05)。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未出現3~4級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8%,其中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脫發各1例;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8%,其中骨髓抑制、脫發各1例,消化道反應2例。兩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x2=0.1593,P>0.05)。
子宮內膜癌原發于子宮內膜上皮,多數源于子宮內膜腺體腺癌,故又被稱為子宮內膜樣腺癌。臨床首選手術方式治療子宮內膜癌,隨著術后輔助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模式的應用,子宮內膜癌治療的效果不斷提高。子宮內膜癌初次治療后,1年、3年內復發轉移率為60%、74.2%~75.0%,因此,患者的生存質量相對較低。現階段認為[4],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的治療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重要措施,而疾病復發轉移患者需重視首次治療手段和病灶復發轉移部位。對于局部復發的子宮內膜癌而言,患者對化療、放療方案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所以單純進行放療或化療,并不能有效改善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患者的總體療效。多數報道指出[5],初步治療子宮內膜癌的過程中,同步放化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復發率,并延長生存期,說明子宮內膜癌初治后復發的治療中,可以采取放化療同步的方案進行疾病治療。同步放化療中,化療藥物的細胞毒作用縮小腫瘤病灶,可對血供及腫瘤缺氧進行改善;促使腫瘤細胞同步化,可以發揮放射增敏的作用;抑制放療后亞致死性損傷,與放射治療協同作用更具優勢。有關學者強調[6],化療藥物抑制細胞增殖,有助于放療對腫瘤細胞的滅殺,故二者協同的增敏效果更強。其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觀察組有效率的97.1%高于對照組的82.4%,PFS較對照組明顯延長,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單純化療方案相比,化療同步放療在局部病灶控制率、無進展生存時間延長方面具有明顯效果[7]。
綜上所述,奈達鉑與紫杉醇化療方案同步放療的近遠期效果十分顯著,可作為臨床治療子宮內膜癌單發轉移患者的可靠手段,值得大力推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