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醫院(465550)王艷
抗菌類醫藥在臨床廣泛應用,對于多種感染性疾病具有預防作用,可發揮良好的抗菌作用。但目前隨著抗菌類醫藥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出現不同程度過敏、毒性反應、耐藥性、變態反應和二重感染等。因此,加強抗菌類醫藥的合理應用管理非常重要,可有效提高用藥效果,預防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但目前關于如何合理應用抗菌類醫藥仍是臨床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1]。本研究探討了抗菌類醫藥的藥理藥性及合理用藥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應用抗菌類醫藥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組。常規組男性、女性各有30例、20例,年齡13~75歲,平均(35.13±5.14)歲。體重4 1 k g~8 1 k g,體重平均值(57.02±1.66)kg。合理用藥組男性、女性各有31例、19例,年齡14~75歲,平均(35.28±5.37)歲。體重41kg~81kg,體重平均值(57.16±1.85)kg。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常規組進行抗菌類醫藥常規應用。合理用藥組進行抗菌類醫藥合理應用。①在醫院舉辦抗菌類醫藥合理應用的相關講座,內容包括抗菌類醫藥的分級管理和規范應用等。②藥師需結合抗菌藥物用藥指導原則制定相應的合理應用標準,并加強宣傳,確保各個科室醫護人員提高對抗菌類醫藥合理應用的認知和重視。③患者用藥期間組織藥師和醫生定期溝通,以確保抗菌類醫藥合理應用,嚴格規范藥物用量、藥物的種類以及藥物的應用方式。④開展關于抗菌類醫藥應用的專題點評,并及時反饋點評結果給醫生,指導其在臨床中合理應用抗菌類醫藥。⑤建立患者藥物使用病歷,臨床藥師對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抗菌藥物的應用進行全程藥學監護。⑥對于嚴重不合理用藥現象需上報醫務部,并給予警示和通報批評,以提高相關人員的合理用藥意識。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效:經治療,臨床癥狀基本消除,無用藥不良反應出現;有效:經治療,臨床癥狀減輕,無嚴重用藥不良反應;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215.0軟件統計,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依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
2.1 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合理用藥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常規組高,P<0.05。見附表1。
2.2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比較 合理用藥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比常規組少,P<0.05。見附表2。
2.3 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合理用藥組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常規組低,P<0.05。見附表3。

附表1 兩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數(%)]
附表2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比較(±s)

附表2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比較(±s)
組別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d) 抗菌藥物費用(元)合理用藥組 6.18±0.34 298.53±17.44常規組 8.72±1.95 485.46±26.25 t 8.781 9.228 P 0.000 0.000

附表3 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數(%)]
抗菌類醫藥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合理用藥情況,如將抗菌類醫藥當成安慰劑使用或不當聯合用藥等,可引發嚴重耐藥性和不良反應,因此,如何規范和合理地應用抗菌類醫藥對于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抗菌類醫藥的合理應用:首先,需確定感染病原并明確診斷,以確保合理應用。臨床可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將確診為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患者分為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和無指征應用抗菌藥物[2][3]。
其次,需先進行經驗治療,結合藥物的抗菌活性和藥動學等情況、不良反應等進行綜合考慮,在獲得藥敏結果報告之后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另外,不同品種抗菌類醫藥存在抗菌活性、藥效學、藥動學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用藥時需充分了解藥物抗菌特點,如頭孢菌素類藥物抗革蘭陰性菌作用上一代比一代強,而對于抗革蘭陽性菌的作用則是一代不如一代[4][5]。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不同人群用藥的禁忌。如兒童因為血漿蛋白結合藥物能力低下,腎小球濾過率低下,在用藥的過程需根據藥物動力學參數進行用量調整。
老年人器官組織萎縮,生理功能減退,容易出現感染性疾病,在用藥過程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需結合患者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給藥方案。妊娠期婦女血漿容量增多,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導致經腎清除的多數抗菌藥物清除速度加快,孕婦的用藥量跟常規用量對比更高[6][7]。
本研究中,常規組進行抗菌類醫藥常規應用;合理用藥組進行抗菌類醫藥合理應用。結果顯示,合理用藥組患者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比常規組高,P<0.05;合理用藥組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抗菌藥物費用比常規組少,P<0.05;合理用藥組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常規組低,P<0.05。
綜上所述,抗菌類醫藥用藥過程中合理用藥,可縮短用藥時間,減少藥物費用,減輕患者負擔,還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效果確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