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450016)王培輝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引起的一種疾病,患者多伴隨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或麻木,導致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受到影響[1][2]。筆者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136例作為對象,分析中醫骨傷手法聯合獨活寄生湯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13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入院的順序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病人68例。所選取的病人全部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關診斷要求。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在性別以及年齡等相關資料上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n,%)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中醫骨傷手法同時結合西藥實施治療,病人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每天2次,每次1粒。中醫骨傷手法:首先病人平坐在凳子上,雙腿盡可能地放松并攏,在上體前屈大概45°的情況下,要求病人向左以及向前進行旋轉,病人病椎沒有轉動表示能夠實施滾揉手法,在病人骶椎以及腰椎旁邊實施推拿按摩,需要注意手法應該盡可能的偏重。同時根據病人的耐受力實施調整,側身扳腰,病人取側臥位,同時下腿伸直另外上體需要微微的后仰,將病人肩部按住之后,通過手肘對病人臀部實施按摩處理,而后病人取俯臥位,操作人員雙手之重疊在腰部病椎上,用力實施震按處理,從下胸椎段往下按壓到病人的骶椎,該手法需要交替重復的實施。實驗組接受中醫骨傷手法治療的同時,加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藥方:川芎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10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細辛10克、肉桂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黨參10克、杜仲15克、獨活15克。依據病人不同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加減,病人如果有陽虛的情況則加用鎖陽10克,濕氣較重則可以加用防已10克,通過煎服,每天2次,以一周為一個治療療程,共治療三周。
1.3 治療效果判斷 痊愈:病人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抬腿高度等于70°的情況下無明顯的疼痛感,能夠正常運動。好轉:病人的臨床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通過主觀感受發現疼痛感有非常明顯地減小,另外抬腿高度大于70°有輕微的疼痛感;無效:病人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實驗組病人治療有效率達到91.2%,優于對照組病人的70.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2.2 不良反應比較 在不良反應如皮疹、頭暈、胸悶、胃腸不適等方面,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僅為8.7%(6/6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2%(28/6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治療中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風險比較大且病情容易復發,非手術治療成為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首選方法。中藥內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非手術治療方法,其治療效果顯著。中醫認為:腰部病變的根本在于腎。腰腿疼痛的發病基礎是:腎氣虧虛。諸多臨床醫家對中藥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出了大量的研究,鄧晉豐名中醫“腎虛血瘀”理論認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病因是腎氣虛弱,寒氣瘀結不散,加上勞傷過度導致經絡阻滯,從而出現腰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