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寧縣人民醫院(332300)阮銀劍 胡菲 盧瑜 阮小玉 張月微 劉曉霞 黃緒花
血液透析是腎病和血液病臨床治療的常用方法。血液透析所需時間長,需要加強透析前后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的滿意度[1][2]。筆者選取100例血液透析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護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齡為52~72歲,平均為(63.1±3.4)歲;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措施為:心理安全護理管理:患者由于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缺乏以及對自身疾病的焦慮,可能出現煩悶、抑郁的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開展針對性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提高對臨床護理的依從性[3]。透析安全護理管理:首先在透析開始前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其次由于患者需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適感,要幫助患者調整體位。透析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如果有異常變化要立即通知醫師并采取相應措施。透析結束后先壓迫止血,待止血完畢后穿好衣服,讓患者稍作休息一會再離開。囑咐患者透析當天需保持靜養,保持合理的休息,避免過度運動。
1.3 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SAS評分)、抑郁評分(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SAS評分和SDS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兩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50例患者中,并發癥出現率僅僅為8.0%,其中高血壓患者1例,低血壓患者0例,肌肉痙攣患者1例,高熱患者1例,感染患者有1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并發癥出現率達到30.0%,其中高血壓患者4例,低血壓患者4例,肌肉痙攣患者2例,高熱患者2例,感染患者有2例。在并發癥出現率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的重要治療措施,護理安全管理的實施對于降低血液透析并發癥具有積極影響。護理安全管理是近些年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護理模式,其通過貫徹“以患者為本”原則,強調護理的舒適性,讓患者得到全面的護理服務,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因此,在護理過程中,加強了心理護理、飲食指導以及透析護理,旨在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措施,進而減少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