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剛
特朗普總統亞洲行之前,一些美國學者像往常一樣,提出了建議和期待,其中的一個共同點是,美國應鞏固與盟友關系,制衡中國崛起,維護在亞太的領導地位。
一個普遍的擔心是,特朗普正在打破亞太地區以美國為主導建立的秩序,代之以個案處理的雙邊方式來解決一些問題,這將使戰后美國建立的體系瓦解。
原有的秩序是在美國領導下,以盟國共同利益為基礎建立的,它是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并且遵循以美國為主導建立的一些基本的政治、經貿規則。
正是看到這樣的基本框架已經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堅固,并且面臨中國崛起的新挑戰,奧巴馬政府才提出了“重返亞太”的政策,舉起了意識形態的大旗,以重造凝聚力。
也同樣是因為這一問題,美國學者普遍認為,美國應加強對這一體系的領導,以制衡一個日益強大而在意識形態上又與美國格格不入的中國的崛起。他們將特朗普決定退出TPP視為對這一秩序的背棄。
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根在2月發表于《外交政策》上的一篇文章頗具代表性,文章的標題就是《向著第三次世界大戰倒退》。他認為,如果美國從世界秩序中撤出,如果美國及其領導的盟友無法同中國和俄羅斯形成有效的實力對抗,那么最終的結果將會是退回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
這樣的看法延續了冷戰以來的思維。它至少有兩大問題。其一是美國已經不大可能與盟國來安排亞太的秩序了。這如同是一場國際會議。會議桌旁的椅子該怎么擺,不是美國與盟國商量一下就可敲定。中國已經置身于會場之內,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還在門外,等著美國來宣布會議的結果。
其二,美國想使以其為核心的聯盟轉為制衡中國的一種力量也是不可能的。在中國與美國、與地區國家的利益密切交織的情況下,這樣的制衡會成為無的之矢。更何況中國目前也正在周邊地區尋求建立合作和控制沖突的機制。
印度有學者就特別熱衷于這樣的結盟,好像以美國軍事力量為后盾再加上日本就可以結成一體,在軍事上對抗中國。這只能是幼稚的幻覺。
退一步講,一旦中國真的與印度因邊界問題發生軍事沖突,不知道是印度大兵沖在前面,還是美國或是日本的大兵沖在前面?
因此,特朗普如果真的是像某些美國專家批評的那樣,不再著力于維護原有的過時的秩序,而是更注重通過討價還價來實現利益的交換,讓美國最大限度地獲益,這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這意味著中美之間開始平起平坐地進行談判。當然談判會很艱難,甚至會到錙銖必較的地步,一方的讓步必須以另一方的讓步為交換。
但是,兩個大國為尋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關系,避開大國崛起必然引發沖突的歷史陷阱,這樣的討價還價可能真的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兩國通過長期的談判,一點一點地找到共同點,進而形成一種相處模式。這意味著新的秩序就會逐步形成,而這個秩序才會符合整個地區國家的利益。▲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
環球時報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