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星 朱瑛瑛 陳佶玲 陳平
[摘要]近年來,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展開,以及2016年我國獲得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運營權,為新疆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通過比較“一帶一路”倡議前和“一帶一路”倡議后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變化情況,針對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十三五”發展實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農產品出口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產品;出口貿易;新疆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9-0018-04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行,以及國家政策的傾斜和“對口援疆”工作的深入開展,新疆貿易基礎設施顯著完善;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1],而新疆正處在這“一帶”上的核心位置。2015年11月11日,中國正式獲得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運營權,加上中巴鐵路與公路的貫通,表明新疆在貨物運輸出口方面擁有了更大的實力和潛力;此外,在“十三五”初期,國家高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同時也高度關注“西部大開發”進入中后期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攻堅挑戰,因此新疆備受各方關注。
新疆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為當地農作物的生產提供相對良好的生存環境與生長條件。農產品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下產量頗高,但其替代性強,技術含量低,且新疆干旱缺水,交通設施較差,出口貿易市場集中,結構層次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風險多、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結構不合理,一直阻礙著新疆農產品出口的廣度和深度。根據新疆農業局數據顯示,新疆經濟利潤低的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反而較大,因此利潤空間很小,對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作用有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與沿線各國加強貿易與合作,農產品出口必將進一步提升。
一、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狀況
根據烏魯木齊海關的統計,在2013年前10個月,也就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新疆農產品總體出口漲跌幅度均較小,農產品價格浮動也基本趨于平穩,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新疆農產品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1000—1200美元每噸,原因在于以下幾點:第一,新疆地處中國內陸,出口貿易市場較少,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較少,所以對新疆內地的市場沖擊較??;第二,供給總量波動幅度小,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較??;2013年10月到2014年1月,新疆農產品價格明顯下降,但是出口量卻明顯有所增長;按照我國新疆各口岸往年的慣例,春節期間,新疆各口岸應該是關閉的,但這里的數據顯示反而增長,而且跟“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時間吻合,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密切了新疆與沿線國家的貿易伙伴關系,推動了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
(二)“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狀況
根據烏魯木齊海關口岸的數據統計,總結出了2014年、2015年、2016年新疆口岸農產品出口情況統計圖,如圖2、圖3和圖4所示:
由以上數據圖對比可知,新疆農產品出口呈現以下特征:
自2013年9月以來,即“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雖然新疆農產品種植成本、出口貨幣成本不斷提高,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農產品出口遭到技術性貿易壁壘,但是新疆農產品出口仍然呈現連年穩步提升的態勢。
2017年第一季度,新疆農產品出口總的呈現出“V”型波動、進出口同比均同步增長的特點。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得益于“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大了對新疆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推出一些新的利好政策;加上“對口援疆”政策在當地得到落實,使得政策紅利得到釋放;另一方面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初期發展。眾所周知,新疆處于我國西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位置上,且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毗鄰,前期“一帶一路”的深入展開,各沿線國加強了彼此間的貿易合作,擴大了開放程度,深化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聯動發展。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新疆農產品出口在2017年一季度,總體呈現出波動增長的利好趨勢。
根據烏魯木齊海關的統計數據,2016年至2017年3月新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交易總額走勢見圖5: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分析
雖然新疆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地形、氣候、當地市場、政府政策以及貿易基礎設施的限制,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始終未能發揮出最大效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理地貌環境影響農業生產發展
毋庸置疑,基礎設施中的交通設施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前提,只有不斷完善新疆的交通基礎設施,才能對農產品的出口提供基礎保障?,F實情況是新疆以戈壁為主,交通基礎設施落后,使得新疆農業現代化、規?;约稗r產品的商品化難以實現,嚴重阻礙了新疆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2]。
地理位置方面,新疆位于亞歐內陸,緯度高,雖然白天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使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但是熱量不足和缺水嚴重以及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使得新疆農業經常遭受到不可抗力的損失;地形方面,新疆整體為“三山夾兩盆”的分布特征,綠洲面積小而分散,水源分布不均,這使得居民沿綠洲分布且特別分散,新疆人口本來就少,加上居民之間的分散,很難形成規?;霓r產品生產、加工和運輸模式。因此,新疆農業發展很大部分仍以傳統農業為主。
(二)出口市場集中影響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
2012—2016年這五年里,新疆農產品出口雖然涉及的國家相對較多,但從出口市場份額來看,哈薩克斯坦位居第一,平均占據了43%的市場份額;其次是吉爾吉斯斯坦,平均占比34%。不難發現,這兩個國家就占到了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市場份額的80%左右,表明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市場過于集中(見表1)。endprint
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對新疆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將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新疆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本身存在著的短板,比如產業價值鏈過短、產品附加值過低、農產品加工單一化、品牌知名度過低等,加上沿線國家企業帶來的新挑戰,短期內新疆傳統農產品加工企業很難化解這份沖擊與挑戰。
(三)貿易方式和出口結構單一影響出口規模擴大
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呈現分散性的特點,由于出口企業大多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出口貿易競爭力不強,所出口的農產品層次較低,利潤空間較小。再者,新疆農產品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貿易經營方式也相對單一,要實現國際化、專業化、產業化,還需漫長的時間進行不斷的實踐。
出口結構方面,新疆出口的農產品大多以低檔次原材料型農產品為主,這些農產品的缺陷在于其可替代性強,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力,很容易被其他地區或國家的農產品所代替,從而影響新疆地區農產品的出口。
(四)特色品牌建設滯后影響出口競爭力
新疆雖然在一些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的農業初級產品上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但銷售范圍狹小,并沒有形成國際品牌并走向國際市場。這主要在于部分出口公司不重視農產品的品牌建設,使得農產品的銷售總量呈不斷下降趨勢,進而表現為農產品出口平均價格偏低,從而導致在國際市場中影響力較低。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專業化生產
地貌特征使新疆的基礎設施普遍落后,不利于農產品的流通與運輸。首先,政府應著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加強交通、貿易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并完善縣級以上的農產品基地水利建設,從而使得農產品集中生產的地區得到全方位支持。其次,政府需注重推行地方農業現代化生產,加大農業生產機械化方面的投資,從而促使農業生產改變傳統種植方式,實現農業生產和加工的專業化和規?;?,提高生產效益。第三,政府需加強對農產品耕地區域的保護力度,采取先進的技術對播種土地實行不斷改良,從而提高地區農產品的產量,擴大銷量,同時加大稅收的扶持力度。
(二)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首先,新疆農產品加工企業應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自身在社會中的責任感,把握好自身優勢,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資源,努力“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其次,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上下游企業,應借助“一帶一路”的聯動效應,轉變生產發展方式,優化出口結構。
(三)創新出口貿易經營方式,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
首先,應努力創新貿易經營方式,在“一帶一路”沿線成員國間簡化出口貿易環節,不斷拓寬國外市場銷售渠道,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規模。其次,應不斷推進農產品市場的多樣化發展,建立健全保險制度,減小對外出口農產品的風險。第三,農產品加工企業應積極尋求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新思路,學習沿線國相關產業的技術,加強更深層次的合作。
(四)加強農產品特色品牌建設
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企業既有品牌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產權法律制度;鼓勵企業建設特色品牌。比如,對品牌產品可以有更多的優惠政策,財政獎勵獲得特色品牌的企業等;另一方面,企業應重視品牌效應,努力維護自身的特色品牌,積極培育更多的特色產品品牌;利用網絡等媒體形式加大新疆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新疆農產品知名度,從而有利于農產品“走出去”。
[參考文獻]
[1]胡鞍鋼,馬偉,鄢一龍.“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定位和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2):1-10.
[2]阿布都瓦力·艾百,吳碧波.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農產品貿易發展研究[J].世界農業,2016(7):217-221.
[3]王野.開放條件下新疆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pose of Chin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aunched in 2016 and China on Pakistan Gwadar Port operating rights,it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k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efore and aft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the Sink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change, existing in Sink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13th Five-Yea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under the Sink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health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Sinkiang
(責任編輯:郭麗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