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青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如何實現課堂的有效性教學一直成為教師努力的目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優勢,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藝術形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 有效性 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89
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是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物理興趣,潛移默化的融入課堂教學的同時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這個過程一直以來成為了高中物理課堂改革的方向。如何讓學生喜歡上物理,如何不斷增強物理學科的吸附性與趣味性?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思考總結了個人的幾點經驗,希望對同科教師有所啟示。
一、注重導課的設計
導課是教學的初始環節,它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明確學習的目的。只有抓住學生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導課方式有復習導入、情境導入、視頻或錄像導入、設疑或懸念導入、例題導入、故事導入等多種方式,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好,定能使整堂課有個良好的開頭。
例如我在教學感應電流的產生時,通過介紹物理典故“推倒科拉頓墻”,來引起學習的共鳴。“科拉頓跑失良機”說的是1825年,科拉頓在做電磁感應實驗時,將電路的兩個部分——電流計和切割磁感線的線圈分別放在兩個房間里,中間隔了一堵墻。科拉頓為了排除磁鐵移動時對靈敏電流計的影響,他通過很長的導線把接在螺旋線圈上的靈敏電流計放到另一間房里。他將一個磁鐵插入連有靈敏電流計的螺旋線圈,來觀察在線圈中是否有電流產生,然而無論他跑得多快,他看到的電流計指針都是指在“0”刻度的位置。科拉頓的這個失敗,是一個什么樣的失敗呢?有人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失敗”,也有人說是一次“真正的失敗”。然后介紹法拉第在總結了前人失敗的教訓后,終于在1831年8月,觀察到了電磁感應現象。教師在講典故的時候,再增加一些感情色彩,更能激起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欲望。
二、利用簡易實驗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好身邊的簡易器材或實物,創造出課堂的小實驗,更能以提高課堂的藝術氣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物體如一張紙(演示慣性)、一個粉筆頭(演示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拋體運動等)、一個水杯(演示靜摩擦力)、一根繩(演示力的合成與分解、單擺、圓周運動等)、兩個硬幣(如圓周運動)、兩支吸管(演示靜電現象),又雙手指并攏橫向對準日光燈觀察單縫衍射現象、雞蛋(演示重心與穩度)等都是我們實驗的好材料。
例如,在學習圓周運動前,我自己設計了一個趣味小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先出示了兩個硬幣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實驗:某同學玩硬幣游戲,讓一位同學猜一猜箭頭所指的方向。他用兩個完全相同的硬幣做游戲,他先將兩硬幣緊靠在一起,并在左邊的硬幣上用筆畫一個豎直向上的箭頭(如圖),右邊的硬幣固定不動,將左邊的硬幣緊貼右邊硬幣往上滾到右邊硬幣的正上方,試猜想箭頭將指向哪個方向。學生先通過分析猜想,然后動手實際操作,一做就知道結果,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教師借學生的動手實驗基礎上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三、運用電教媒體突破物理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引入電教媒體,便能化抽象為直觀,成為提供形象思維的依據,促使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化,從而達到突破重點和難點的目的。比如在講述直線電流的周圍磁感線環繞方向、磁場方向以及擺上小磁針的指向等問題時,運用電教媒體,可使在同一空間發生的幾個物理現象得到簡潔、有序地表現和闡述,使教學手段得以進一步優化。又如在觀察水波的干涉實驗中,往往只見水動,不見波的干涉圖樣,此時也可以用電腦Flash動畫軟件制作水波干涉虛擬情景,運用單幀或慢鏡頭播放方式對水波振動進行分析,以建立起正確的波的干涉圖樣。再利用電腦逐幀播放,進一步分析,加深對波的干涉圖樣的正確認識。
四、注重非語言藝術在物理課堂上的作用
教學非言語表達藝術形式主要有肢體體態、表情、身姿和空間距離等。教師的手勢、肢體的運動表現,展示物理就在身邊。物理很多規律,需要通過手的應用,如右手定則和左手定則的在判定感應電流和安培力方向上的運用。如我在講解“位移的大小與路程的關系”時,以身示范,從黑板前左邊以不同方式移動到右邊,其中一趟到最右邊后再返回一小段,讓學生感受到物體在一直線上單方向運動時,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才相等的關系。又如,在講解力的分解時,讓學生體驗兩個實驗:1.甲同學蹲在地上,乙同學斜向上拉甲同學的手,并讓甲同學談有什么感覺;2.甲同學一手叉在腰上,乙同學用手抓住肘關節往下拉,讓甲同學談有什么感覺。其實,通過非語言藝術的展示,更能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
五、展示物理知識中的對稱美
物理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對稱之美,只要我們認真去發掘,在物理圖像、公式、圖片等中體現出的物理對稱美,通過自己的教學將它藝術地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欣賞物理的美,教師在知識教學中融合美的發現、美的表演、美的意境,使學習在一種主動探究的愉悅心境中進行,使物理教學成為真與美的統一。物理課堂教學就是要充分去展示這些美。
許多物理問題中存在著各種對稱美,幾何光學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對稱,物像互換對稱是一種美;電磁振蕩與機械振動的類似;天體運動和原子核式結構的相似;點電荷的電場線(如上圖)、等量同(異)種電荷的電場線分布的對稱等,如此的相似對比也體現了一種對稱美。
總之,實現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勇于嘗試,不斷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教的輕松,學的愉快!
參考文獻
[1]張永斌.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1(3).
[2]程良春.淺談高中物理有效課堂的創設[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5(12).
[3]徐敏潔.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旬,20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