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麗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養老問題成為我們日趨關注的問題之一,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使維權護老成為新世紀的一個社會性問題。而在老年人群中,農村老人約占80%,由于社會歷史的原因,農村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比城鎮老人更為艱難。當前推行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是繼農村低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后的第三大農村社保制度。此次調查,我通過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情況的調查分析,展現了當前農村居民對新農保的認知度、滿意度、以及新農保在當前農村的實施成效問題,從而全面了解農村居民對新農保的看法,對此我從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星二村、寶塔村、以及萬石村這三個行政村中抽取50戶村民進行調研與訪談。
【關鍵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長臨河鎮 養老方式 認知度
一、調查背景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農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狀態如何,關乎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環境、經濟狀況、文化素養等方面的限制,農村老年人更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如今老齡化日益嚴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廣大的農民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目前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主要還依賴家庭養老,社會化養老的實行很有限。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這種養老保障格局將受到嚴峻挑戰。
二、調研結果
(一)農戶基本信息
被調查者的年齡大部分在40歲以上,對于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我發現進城打工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村居民獲取生活來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大多數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省外務工或者省內務工,省外主要是在北京、上海打工,省內主要是在安徽的一些城市工作,一方面這是由于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每年因為征地,農民都會有大量的土地被占用,使我國耕地面積的大幅度縮水,我國農村居民通過依靠土地獲得養老保障,這種可行性將日益減小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大量的青年農民都進城工作和生活,農村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即使村里有一些較為年輕30-40歲的婦女在家也基本是為了在家照料孩子,所以基本不種田了。除非家里有些特殊情況,不得已才會選擇在家中種田,或是打散工。而選擇在外務工的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大部分都在5000-10000元左右。
(二)認知情況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規定年滿歲的父母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前提是子女要參保。雖然這種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擴大制度的覆蓋面,也體現中華民族的尊老愛幼、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的優良文化傳統,但是村民紛紛都對此表示不理解,表示自己參保是被迫的,是為了讓父母領到養老金才去參保的,而像子女在16歲以上而自身年齡未達到印歲的人都并未幫自己的孩子購買養老保險,覺得自己現在又領不到養老金,所以不讓子女參加養老保險。在這樣的情況下,三村的參保率大都在70%-80%之間。但大多數農戶都是選擇了100元的繳費檔次,大家覺得交太多的錢有些難以支付,認為這些養老金根本無法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杯水車薪,對于是否了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大部分的農戶的回答基本如出一撤,都是不了解,村里沒有組織過對新農保的宣傳工作或知識普及工作。
三、調查總結
(一)存在的問題
1.參保信息采集系統落后。在這3個行政村的村委會,通過和其他一些村干部的交流,發現一些村干部對新農保信息知之甚少,在村里的電腦上查找村民的參保資料也很難查找,說明目前新農保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統尚未完成,新農保參保登記應在借鑒派出所戶籍管理信息的基礎上,主要還是采用村級人工統計的數字,由于參保人員較多、信息量大、工作量大,難免出現錯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新農保工作質量和效率。
2.應保農民數量核定困難。由于村里外出務工的農民工較多,多數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少數甚至全家外出,給參保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有些讓只好讓親戚幫忙代繳;在區外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難以統計;同時村里的信息也沒有注明16周歲以上在校學生信息情況,這部分人員數量不容易扣除。
3.回報待遇低于養老期望。其一,當前新農保享受人員不論性別差異,統一60歲開始享受,而城鎮職工女性55即可退休,享受養老保險,這點體現了城鄉差異,不能滿足農村女性適時享受回報的需要。其二,新農保回報待遇低,由于大部分村民選擇最低100元的繳費檔次,按最低標準100元分別繳費15年,屆時有100元左右的月養老金,但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一點養老金已經低于養老需求了。其三,部分村民存在思想顧慮。從繳費情況看,特別是16-40歲這個年齡階段繳納的比例相對較少,大多數村民認為自己時間還長,等到了45歲以后再繳,怕到時候政府變了政策,自己到時竹籃打水一場空。
4.參保政策有待繼續完善。近年來,城鄉養老保險工作都在大力推進,但在新農保工作中,部分農民參加新農保后,因戶籍、職業發生變動的,其社會保險關系如何向城保轉移,同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外出務工人員,返回農村后其城保又如何向新農保轉移,這個問題在中青年農民中占有一定比例,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完善。
5.政府責任缺位。新型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分別計算合并計發,按月支付,直至終身。基礎養老金由財政全額提供,然后根據個人賬戶積累總額確定養老金待遇。目前肥東縣規定的標準為110元/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是個人賬戶儲蓄存額除以139,個人多繳多得。農保資金的籌集盡管規定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設計中缺乏確保實現政府責任的具體機制,變成完全依靠個人積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來實現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對增值渠道不暢通的現實,以理論上較高的支付系數和實際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實,所以村民普遍覺得養老保險的保障功能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