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蘭
摘要: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的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即探索構建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探索;構建;初中語文;教學;有效策略
在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強調師生交往,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互動的教學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可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構建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我們要在學習方式上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解決知識固化問題,幫助學生克服知識體系難以構建的困難
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要解決學生的知識固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以一種科學的方法進行構建。面對當前教育體制下的壓力,學生學習負擔繁重,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的壓力都很大。我們都知道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課堂都是老師的個人表演,學生們作為觀眾,就像看電影一樣,不管電影好不好,能不能提起一個人的興趣,觀眾都得“被”看電影,學生成了被動的角色。如果課堂是一部話劇,我希望不止老師一個演員,應該還有學生,大家共同參與。老師通過習題演練的形式進行重復的練習,以此來讓學生們掌握應試教育中的各種題型,于是學生們就會想,這個題就是這個樣,背答案,背來背去把頭都學炸了也沒有把語文學好。我說,這是一個教學的悲劇。事與愿違,填鴨式教學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還會適得其反,無法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要求。
二、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
現階段,為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依據教材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而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在完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由以往的單一化逐漸轉變為多樣化,以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伴隨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育部門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并且強調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以往的以教師為主導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導入法,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采用導入法,不僅能夠使學生鞏固以往學習的舊知識,還能有效的引入新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情景教學法,以豐富學生情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到《濟南的春天》一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導入法,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四個季節的氣候變化特點,讓學生描述故鄉的冬季。并且向學生設置問題,冬季的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通過向學生設置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進而進入老舍代表作《濟南的冬天》,這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夠更好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三、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以往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較少,教師不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以及學習狀況。因此,現階段,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對于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存在困惑,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語文學習困境,以免學習態度產生偏差,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對于部分學生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注重課堂提問環節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提問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為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好問題的難易度,設置的問題應與教材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且還應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教師在完成提問環節過后,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例如,在學到《春》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設置問題,文章作者還有哪些代表作,作者生活的社會背景是什么,在文章第一段,最喜歡哪句話,能夠產生何種聯想等等。因此,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帶著問題閱讀,進而從文章中找到正確答案。
五、擴展學生的思維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應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層面,發散學生思維,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強化學生的認知水平,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到《觀滄海》一文時,在學生熟悉和了解作品的社會背景以及作品表達的主題后,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品改為詩詞或散文,以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采取此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也會隨之擴展,進而或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以逐漸轉變教師的認知水平,進而能夠更好的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能夠看出,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有效性較低。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逐漸適應并且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漢庫.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0,18(03):259-261.
[2]朱清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20(05):12-14.
[3]鄒永發.關于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0(8):158-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