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蓉
摘要:小學數學的問題情景創設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數學是一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它要求學生具備問題意識的能力。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教師利用創設的情境問題,能夠更快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因此,如何創建一個有效的問題情景是每個數學老師值得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激發興趣;多元多樣;有效評價
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有助于反饋教學信息,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揭示學習重點,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實現師生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問題,值得我們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有必要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反思,探尋課堂提問背后蘊含的原理以及意義,更好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一、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的提問興趣
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多觀摩優秀老師的教學課程,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同時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還應當采取恰當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提問能力的提高。比如說構建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有趣的影音資料、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等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然后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提問題。構建與教學主題相似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極大的激發小學生提問的興趣,并引導學生迅速的進入數學教學主題中,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在課堂播放生動、有趣的影音資料,有利于將小學生的注意力迅速的吸引過來,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濃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根據自身遇到的問題加以提問。在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采用小組競爭的方式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并讓學生在你追我趕中獲得不斷的進步與提高提問的積極性。
二、注重情景問題設置的實踐性,鼓勵學生動手動腦
數學是一門實際應用能力很強的課程,因此,在創設有效問題的情景時,還應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夠將所學到的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的這節課之前,老師可以提前做好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像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規則的三角形等,通過借助三角形的特殊角,拼接出其他角度,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什么是角,并可以通過自己動手來“創造”角。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不知不覺也提高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以后更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充分展現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實現問題的多樣性
通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一旦遇到各種問題,都不會向教師尋求幫助,即使向教師提問其目的性也不是十分明確,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因此教師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一些鐘表表盤,并安排學生說出其具體時間并明確指出指針、分針等。緊接著,還可以向介紹一些關于鐘表的由來和發展歷程,如:“鐘表是近代產生的一種物體,如果沒有鐘表人們將如何發現時間的變化情況呢?”當這一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積極的表達自身觀點和看法,雖然大多數學生由于自身知識儲備受到的限制導致其答案有些偏差,但教師仍要對學生這種積極發言行為進行鼓勵支持。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提問水平,從而為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注重情景問題設置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童真童趣
應注意在創設有效問題情景時,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創設有效問題情景時除了要注意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的順序外,還應考慮到小學生的天性,應在相關情境中多添加一些童趣,吸引小學生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我用課件出示一排燈籠,每個燈籠上都編好號碼,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然后我創設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情景: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燈籠,每個燈籠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燈籠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學生出題,教師回答后問:老師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燈籠的 顏色呢?想知道這里面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用猜燈籠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輕松自然,直奔主題。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
五、加強提問結果的有效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各種問題的處理可以達到相關教學計劃的實際要求,老師應結合學生們在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的實際表現,加強提問結構的有效評價,增強學生未來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具體表現在:(1)在對提問問題回答的過程中,老師不應只注重學生最終回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也應注重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促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2)提問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激發他們參與各種數學教學活動的更多熱情,增強提問教學環節設置的合理性。比如,在講解“統計”這一板塊的教學內容時,老師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處理有關橫向復式統計圖相關提問問題過程中的合理評價,注重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方式的培養,充分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要想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除了本篇文章提到的一些解決措施之外,教師也要不斷地思考,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思考和創新,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建立良好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結構。
參考文獻:
[1]曾啟潤.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12):14.
[2]湯佩佩.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分析[J].考試周刊,2016(57):80.
[3]宋孚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藝術[J].課程教育研究,2015(30):96-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