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然
[摘要]進入信息科技時代以來,傳統金融格局迎來了新的變化,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結合形成了一種新興模式-互聯網金融。近幾年來,謝平教授曾提出:“未來互聯網金融將成為金融業的一種主流模式。”互聯網金融井噴式的發展已經對傳統銀行業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傳統商業銀行經營面臨著一場由技術革新和市場多樣化需求帶來的變革,傳統商業銀行轉型的號角聲已吹響。正確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和銀行改革方向對銀行業保持金融界的龍頭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商業銀行 創新
在整體經濟下行期間,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國家面臨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并且局部的一些金融風險有所上升。然而新的一輪全球技術革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且隨著我國政府職能和市場邊界的重新劃分,央行放開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完成,互聯網金融行業政策環境的不斷利好,互聯網金融以龐大的網民數量奠定了客戶基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種業態遍地開花,規模增長,產品不斷創新。雖然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而并非是對金融本質上的創新,但是互聯網金融依然以顛覆傳統金融的面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并從方方面面改變我們的生活。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已經猛烈地沖擊了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更是被視為近年影響銀行利潤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商業銀行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來應對這一變革。
一、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
“大潮初起,泥沙俱下”。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不斷創新和豐富,但這一新生模式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第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缺乏完善的法規體系和有效政策監管使使互聯網金融無法在陽光下健康發展,難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P2P平臺跑路事件向我們打響了警鐘;第二,互聯網金融仍未介入央行征信系統。缺乏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容易誘發安全與信用風險;第三,流動性風險。以余額寶為例,雖然余額空一直運作得較安全穩定,暫時沒有出現大的風險。但在一些大型節日里,各大電商平臺采取大促活動促進線上消費,這就很可能因為期限錯配和流動性周轉問題,而引發用戶從余額寶中大量贖回資金從而造成大規模的擠兌現象,從而造成資金的流動性出現問題;第四,敏感數據被放置云端。絕密電子監聽計劃“棱鏡計劃”折射出大數據給資金安全帶來的風險。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就是在新時代下金融活動的新形態,我們必須用心對待這個“新生兒”,正視它目前存在的問題,做到技術性和業務性兼顧,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二、第三方支付業務對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第三方支付業務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改變傳統商業銀行獨占資金支付中介的傳統格局,也相當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們打開手機支付寶、財付通等客戶端就可以輕輕松松的完成轉賬匯款、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代購機票火車票等業務,省去了去銀行排隊填單辦理業務的繁瑣程序,在門店購物結賬時收銀員只需用收銀條碼掃支付寶或微信的付款碼便能完成付款,無需找零,整個過程簡單便捷。這種簡單便捷的支付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也漸漸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轉賬支付是獨立于商業銀行的,商業銀行在這個交易支付的流程中被完全架空,在這個交易流程里銀行只是充當代理清算的角色。銀行的利潤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交易量和流通量的增長而遭到削弱。因此傳統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關系逐步變成競爭與合作并存關系。
從2013到2017年,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交易規模呈爆發式的高速增長,2016年第三方交易規模高達26萬億,其交易規已將近2013年第一季度交易規模的十數倍,在這短短四年內,第三方支付業務規模的增長幅度十分驚人其中。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和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分別以27.1%和25.34%的占比排在我國網民常用的支付方式里的第一、第二位,首次超過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使用占比。顯示出第三方支付對傳統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構成了威脅和挑戰,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收益無疑也減少。
三、互聯網金融業務和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相互滲透的沖擊
(一)保險和基金的代銷業務
以基金代銷業務為例,第三方平臺已經獲得牌照允許代理銷售基金業務,在傳統金融市場,申購偏股型基金銀行要收取0.8%至1.5%的申購費,但如果直接通過基金電商平臺在網上申購,最低只需繳納0.6%的申購費,申購費出現新低。自阿里巴巴收購天弘基金,余額寶橫空出世,更是引發各大“類余額寶”瓜分基金代銷業務領域、傳統銀行基金的代銷渠道在一步步被蠶食。第三方支付機構隊保險和基金代銷業務的介入無疑對傳統商業銀行的主代銷地位帶來重大沖擊。
(二)小額貸款業務
相對傳統銀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在小額貸款方面有顯著優勢。第一,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平臺可以根據平臺累計的數據,更精準有效地對客戶進行定位,分析市場需求精準營銷,而傳統銀行只能收集到客戶資金的局部信息,不能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的準確定位。第二,相對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辦理貸款業務的流程更加快捷方便,手續也相對更簡單,審批更快捷。以阿里信貸為例,這個針對小微企業的產品從申請到通過到賬只需三分鐘,不可置疑這非常吸引那些被銀行忽視的小微企業。第三,價格優勢電商小貸可以利用自身平臺的企業數據去完成貸款的審批和放貸,在這個過程里不再依賴金融機構,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提高了整體效率。互聯網金融業務以其獨特的優勢搶占傳統商業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的市場份額。
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的發展策略
(一)創建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戰略思路
“互聯網+”給傳統金融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帶來了變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銀行不想被時代淘汰就不能固守成規。傳統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構建互聯網思維,在堅守金融的本質的前提下,擺脫“規模銀行”的枷鎖,深入了解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點與其發展趨勢,確立未來發展的方向。數據是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寶貴資源,數據表示的是過去,但是表達的卻是未來。(價值銀行)互聯網是數據集聚散發的中轉站,我們日常活動都被映射成數據,記錄在云端。傳統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收集消費者的各種社會數據,與此同時要學會利用云計算,銀行產品的創新和精準營銷都離不開云計算,充分運用數據,通過云計算讓數據充分發揮作用。龐大的數據對一般企業來說會是個巨大的實際存管負擔,但傳統商業銀行有雄厚的資本,銀行可以充分借助自己強大的優勢,為數據銀行承擔起這一重任,恰當地處理、運用數據。創建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戰略思路,并不是指單純地學習互聯網模式,而是結合銀行自身條件,選擇性地“有所為”,要真真iEiE的將數據、互聯網技術和銀行的功能整合起來,以積極開放的態度構造出一個新的經濟模式。
(二)加強同業合作,促進銀行賬戶間的互聯互通
由于第三方支付相比銀行更加便利和便宜,越來越多的客戶更青睞于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跨行轉賬和還信用卡等業務,從而削弱了銀行中間業務的業務量。為了轉變這一局面,銀行間應該加強同業合作,降低資金跨行的流動成本,各行團結起來,完善銀行間的合作機制,簡化支付環節的程序讓用戶使用起來更便捷,重新吸引客戶回歸銀行支付平臺。雖然短期來看這一舉措會減少跨行手續費用從而影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但放長遠來看,一個好的產品不僅要解決客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客戶的粘性。通過優化銀行的產品,在利潤上做出小小讓步,可以贏回客戶的注意力和使用,提高客戶資金的粘性,也提高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競爭力。所以長遠來說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我國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處于一個“強位弱勢”的境地,其融資難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銀行是我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銀行門檻較高、審查流程較為嚴格復雜,小企業很難通過銀行進行融資。電商小貸和P2P的興起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一絲曙光,但互聯網金融模式仍未成熟,監管制度仍未完善,存在許多漏洞。所以在中小企業融資這個領域仍有很大競爭空間。傳統商業銀行可以建設一個專業的人才隊伍,此隊伍的經營對象限定為中小企業市場,嘗試和有數據優勢的第三方公司合作,掌握中小企業的資產規模和經營競爭實力,通過銀行嚴格的審查審批環節最終完成融資。不同于大企業,中小企業成長性好,所以除了傳統的擔保、抵質押外,也可以通過提高貸款利息,已高收益來對應其高風向,實現雙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