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可意
[摘要]“互聯網+”是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在這種發展背景下,我國各級文化館逐漸呈現出數字化的發展特點,相比于傳統文化館,數字化文化館具備其獨特的文化優勢,互聯網式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是文化館發展的主流。
[關鍵詞]數字化 文化館 互聯網+ 文化活動
一、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必要性
(一)信息進步發展的要求
數字文化館的發展迎合了現階段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在傳統文化館工作中,人們欣賞的一般是文化原件及復制品,人們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尋找適合自己的內容,其整體欣賞效果較低。數字文化館的發展,實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字技術的有效性結合,其實現了計算機網絡體系的構建,人們只需要輸入一定的關鍵詞即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具備良好的便捷性。
(二)優秀文化的弘揚
各個區域文化館承擔著傳承及弘揚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使命,在現階段文化服務體系發展過程中,文化館不僅是一種公益性社會組織,其需要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實現自身文化凝聚力及競爭力的增強。通過對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可以增強我國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三)文化資源的共享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其實現了各類資源及信息的結合,通過一定時間的梳理及整合,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體驗服務。通過對數字化平臺的借助,人們可以從網絡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源,享受到更加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對文化資源的有效性利用。
二、提升用戶文化體驗,優化服務思想
為了適應現階段數字文化館建設的要求,必須要提升用戶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從用戶的價值及需求出發,為其提供良好的服務。這可以進行各類社交媒體平臺的利用,比如微信、QQ、微博等平臺,給予社會大眾獨特的體驗感,從而吸引大量的用戶,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
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館承擔著傳播社會優秀文化的重要角色地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進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數字化文化館的優化建設,改變傳統的信息傳播方法,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用戶與文化館間建立良好的文化資源展示平臺,實現文化館工作人員與用戶的近距離互動。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可以隨時提出對文化館發展的建議及需求,這有利于文化館了解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從而更好的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為了增強用戶的文化體驗,需要提升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定期組織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開闊其眼界,拓寬其思路,不斷提升其自身的理論基礎水平和業務能力。在數字文化館方面,優秀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了解全國數字文化館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學習典型數字文化館的先進經驗和最新技術,對文化館轉型升級的條件和面臨的問題需要有進一步的了解,不斷強化文化館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從而推動文化館數字化發展水平的提升。這也需要文化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深入社區及基層,開展一系列具備創新性的演出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深入落實寓教于樂的工作作風,踐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等工作原則,從而被社會大眾所喜愛,進行一系列網站、微信平臺活動等的宣傳,提升用戶數量,實現文化傳播范圍的擴大,不斷推動數字化文化館的可持續性發展,這需要引起每一個文化工作者的重視。
三、健全文化館網絡發展機制,活躍群眾文化氛圍
為了適應現階段數字化文化館的工作要求,需要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實現群眾凝聚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實現不同區域文化館的聯網,確保資源信息與區域聯動相結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性發展。這需要各個文化館間相互配合,進行共同服務機制的建立,建立健全工作協調體系及資源共享體系,全面貼近社會大眾的文化需求,為社會大眾提供豐富的、便捷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驗。在這個環節中,文化館需要根據實際發展要求,進行不同公共文化服務網點的整合,進行數字化服務管理方案的應用,實現市、街道、社區管理網絡的綜合性發展。
例如,2017年,四川省文化館開展數字文化館網站集群建設,結合各地數字資源建設的調研情況以及數字服務能力等,筆者所在單位眉山市文化館被確定為網站集群試點單位,參加了數字文化館試點網站集群項目工作會,配合省館完成了欄目規劃、頁面設計、數據遷徙,網站集群項目將進一步提高數字化服務質量與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豐富、人性化的數字化服務。
通過對“互聯網+”工作模式的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服務文化的傳播范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增加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實現資源的共享性發展,建立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服務體系。在管理系統上設置管理端、客服端,在這個環節中,文化館需要進行管理端的操作,各個街道、社區的文化服務點需要進行客服端的操作,通過對移動互聯網的利用為群眾提供實時性的文化服務信息,可以定期組織人們利用互聯網觀看相關的文化服務視頻。各個文化館可以進行網絡直播間模塊的設置,進行各類文化專題項目活動的展示,其展示的內容包括技能培訓、文化指導、文藝展示等,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觀看文化館的各類文化演出活動。
在現階段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過程中,各個文化館需要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根據群眾的文化狀況、需求狀況、發展狀況等進行公共文化資源的更新,強化人們與數字化文化館平臺的聯系,這需要優化線上線下工作服務方案。線上需要豐富文化產品的內容,增強用戶的文化體驗,實現文化作品的個性化發展,線下需要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工作策略的調整,滿足不同用戶的文化需求。
例如,2015年眉山市文化館完成了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和網站改版工作,筆者主要負責微信和網站后臺內容更新、日常維護,及時更新上傳活動信息到網站近500條,微信近100條,對用戶留言及時進行回復,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爭對用戶反饋信息調整服務方式和內容。不斷完善網站和微信平臺,充分發揮網站和微信平臺的數字文化服務,把如何創新數字化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積極發揮數字平臺作用,提高活動影響力,拓展用戶群體,開通“在線報名”和“演出搶票”功能,通過網站、微信平臺發放演出贈票、藝術培訓在線報名名額等,提供快捷的數字化服務,受到了群眾的歡迎。2016年,在文藝演出活動中,首次實現了現場搖一搖趣味抽獎活動的運用,活躍了演出現場氣氛,提高了活動人氣,吸引了廣大群眾關注與參與。2017年,組織舉辦的手機攝影大賽,通過網上征稿、網上投票、網上公示,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線上互動,獲得較好反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