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許多大學生掉入“畢業即失業”怪圈。大學生之所以不能有序有效的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工作經驗問題,或者說社會實踐能力。本文筆者就如何加強高校社團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社團 大學生 就業創業 作用
高校社團,也叫做高校社團或大學社團,是高校大學生建立在他們的興趣、特長及愛好的基礎上,遵循自愿原則組建而成的,并根據一定要求和程序,經過院校的批準而建立的非正式大學生群體組織。高校社團具有一定自由性、多樣性、公益性及開放性等特性,已成為我國高校推進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載體,對大學生的提升、創新及自身完善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一、高校社團在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中的作用
(一)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提高就業質量
高校社團活動有利于改善學生成長環境,學生參加社團活動,能夠拓寬知識視野,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增強技能,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社團成員在與外界的接觸中,積累社會經驗,結識社會關系,在結構框架下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社團活動中予以演化和運用,用實踐的過程提升就業競爭實力,以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和較高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
(二)提高大學生職業精神創業意識
高校社團作為非正式群體,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品德、敬業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的培養上存在相對優勢。社團的規范依賴于每個成員的自覺行為、自覺維護,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慣例、團隊協作、傳統、倫理、道德等職業精神規范的內涵,磨煉了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對職業概念有進一步的了解,促進職業精神的培養。創業類和科技類社團相對專一的發展路徑和相對豐富的活動,助力創業教育和實踐氛圍的營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
價值觀在人們的職業生涯發展中起到方向勝的作用,需要不斷地審視和澄清,社團活動作為思想引領教育平臺和行動實踐的過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同時,通過參與或者管理社團活動,大學生能夠更直接更深層地審視和檢驗自己的職業祛碼,從而進行更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高校社團活動面臨的現狀問題
一是社團管理者選拔不科學。社團活動的管理者都是從各個專業中選拔出來的優秀者,傳統的選拔理念是社團活動的負責人專業課成績必須很優秀,或管理理論非常成熟。然而,在實際的社團活動中,這一社團選拔方式很容易激化社團的內部矛盾,不利于社團氛圍的形成。二是盡管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但社團成員打卡制度有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大學生進入校園需要適應期,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內部人員的配合,但大部分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社團活動需要人員參與時,很多社團成員都出現了遲到早退的現象。后來社團活動改進,采用了社團成員的打卡記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且審核制度和成員淘汰名單相關聯。社團活動策劃部策劃方案,能夠吸引成員參與,能夠幫助社團成員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責任意識,這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業。三是社團內部配合協調。社團經費的支出多半都是依靠學校經費的省批或者是校外贊助,這需要社團的外聯部協調,一旦策劃部和文秘部舉辦活動的相關材料提交不及時,或者整理數據失誤,就會導致學校審核結果失敗。社團各個部門的協調考驗鍛煉了相關活動負責人的協調能力,能夠為其今后的社會工作積累經驗。四是社團與外界的交流加強,社團活動呈現模式化、規模化。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和外界相互溝通,比如學校之間的聯誼需要相關人員和校外人員協商,得出合理的策劃方案。這個考驗的是活動策劃者的綜合性思維和負責人的隨機應變能力。此外,高校社團活動的開展多半采用固有模式,或者在固有模式上有所刪減,呈現出模式化、規范化的特點。正式化的概念融入大學生的觀念中,利于大學生接受社會中的企業制度,培養學生的制度意識。
三、高校社團建設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健全管理體系,提高管理能力
創業社團在各高校都有建立,但是普遍存在社團組織形式不夠健全、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建立健全高校創業社團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激勵機制以及完善創業項目評價標準尤為重要。
(二)完善管理機制,提高合作能力
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是企業用人的重要依據。但是,當前大多數高校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缺乏。而高校創業社團的建設,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共同參與,團隊合作的創業平臺,讓大學生在團隊創業、團隊合作中切身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合作能力的作用,同時社團活動也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創造了各種合作交流、溝通的機會。
(三)建立服務機制,樹立品牌,助力社團在就業創業中發揮作用
高校社團要當好人才培養的“風向標”,以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為重點,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中發揮作用。從學校層面,按照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思路,在目標、結構、規模、運行及幫扶等方面向服務就業創業傾斜,健全大學生科技創新機制、政策保證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教師指導機制、項目管理機制及創新激勵機制等,促進長效發展。加強就業創業相關類社團走品牌激勵的路線,依靠“品牌”的力量在競爭中完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搭建實踐平臺,提升應用能力,拓展社團服務就業創業渠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最好的教科書。校內實踐平臺以開展主題活動、專項競賽、實踐演習等為主,著重營造廣泛參考的氛圍和訓練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校外實踐平臺與企業、政府、公益服務機構合作,以開展實習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合作,加強互動關系為主,建立就業、創業實踐基地,著重培養學生關注社會、聯系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以及實踐應用能力。
(五)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能力
社會經濟建設對于人才而言,實踐操作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創業社團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理論轉換成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在參與創業活動中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總之,高校社團建設是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素質品德、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發揮了他們的特長和興趣,鍛煉并提高他們的能力。因此,積極做好高校創業社團建設,促進大學生職業的科學規劃,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得他們在競爭激勵的就業環境下獲得理想的工作,最終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