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高層建筑工程越來越多。高層建筑的安全施工是經濟安全、人民生活生產安居樂業的基礎,因此做好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深基坑支護施工作為高層建筑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好壞決定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居民的生活質量。基于此,本文就高層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運用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一、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
(一)土釘墻支護施工
結合基坑支護要求進線測量放線,并用白石灰撒出開挖邊線、做好標記?;舆吰虏捎梅寸P挖掘機進行分段分層開挖,邊開挖邊安排工人進行人工休整邊坡。成孔完成后,立即將鋼筋和灌漿管同時插入孔底,并在邊坡表面鋪設鋼筋網片,鋼筋網與土釘和加強筋連接牢固,以保證噴射混凝土時不晃動,鋼筋網片水平及坡面上下端搭接長度均不小于200mm。護坡面噴射混凝土應分段分片依次進行,施工人員應嚴格控制水灰比,且噴頭與邊坡應垂直,距離約為0.6~1.0m,同一分段內噴射應自下而上依次按順序進行,噴射厚度約30~50mm。根據土釘及錨桿施工的需要可預留的最小寬度為8m的工作面,再進行中間土方開挖;每步的開挖深度除第一步開挖深為2m外,其它各步均與每步錨噴土釘的間距一樣均為1.5m,支護一步開挖一步,依次同步進行直至槽底標高,且上部土釘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才可以進行下部土層開挖。在坡頂設置明溝排水,坡底設置臨時集水坑,防止土釘墻內局部滲水。
(二)強化和加固地基
進行混凝土灌注樁的施工,首先要做好地基的強化和加固工作,使得承載的能力得到優化。在灌注樁施工中,根據建筑物的地質條件先要繪制出地質的剖面圖來然后選用合適的鉆機進行鉆孔操作,檢查鉆孔后的孔洞的深度、位置、大小等等。在混凝土灌注之前,使用混凝土的攪拌器進行攪拌,然后將攪拌好的混凝土送到現場后,檢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溫度,如果其中某一項不符合要求,就要重新進行處理。最后將混凝土放入鋼筋籠內,安裝好定位環,注意鋼筋籠的吊放要符合設計要求,做好鋼筋籠的定位工作,在澆筑過程中后,使用螺旋鉆鉆桿將孔底注入混凝土,澆筑完成后18h后進行養護工作,以達到理想的硬化程度。
(三)錨桿支護
錨桿支護的作用是最大程度避免基坑變形,確保支護結構的穩定性,這種施工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整個基礎工程的支護能力。鉆孔時采用錨桿鉆機,且要在預先設置好的鉆孔位上調節鉆桿的傾斜角度和水平位置的基礎上再進行鉆孔。鉆孔時要注意調整鉆機速度,如碰到障礙物,要立即停止鉆孔,先排除障礙后再繼續鉆孔。在做好孔洞的清潔工作后即可下錨桿,錨桿的一端要插入穩定的巖層中,另一端與托板或是其他支護結構連接,隨后通過施加一定的預應力使錨桿承受拉力作用,從而調動深基坑底層的潛能來確保深基坑的穩定性。完成插錨桿后需多次補充水泥漿并進行全面的檢查,以確保錨桿和巖層結合的緊密度。
二、深基坑支護的實際施工案例分析
(一)工程基本情況
已知該工程屬于住宅區,建筑總面積10萬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7萬平米,包括5幢高層住宅和一幢4層配套建筑,地下建筑約占3萬平米的兩層建筑,地下開挖深度為10.5m,經多方研究和論證,確定采用錨釘墻支護技術。為安全起見,在基坑大面積開挖之前進行了必要的錨體抗拔力試驗,以期進一步保證支護方案技術參數科學合理。
(二)確定技術方案
考慮到錨釘墻支護施工系統性較強,所以根據相關要求明確了場地平整、基坑開挖、坡頂防滲、清坡成孔、放置錨桿、注漿焊錨、噴混凝土等主要施工流程,并將邊坡穩定性控制作為施工關鍵,即采用的是分層分段的基坑開挖方式。由于開挖坡及其深度可對基坑支護造成較大影響,故根據錨體豎向1.5m的間距確定了開挖深度,即1.5-2m范圍內;同時坡頂部位、坡度、基坑深度、土質條件等會影響開挖長度,一般在滯水層或邊坡較小的情況下分層開挖長度可適當減小,而軟弱層和雜填土層或邊坡角度較大時可適當加大開挖長度。在該工程中則是以錨釘墻分層高度作了嚴格開挖,以順利發揮大型土方機械的功能,并保證邊坡穩定和施工安全,其中易坍塌砂土層和雜填土層的分段開挖長度分別被控制在了40m和60m左右。
(三)施工細節控制
1針對錨桿施工,在進行鉆孔前,嚴格檢查了鉆機的斜角和錨桿的位置,將水平方向的孔位間距在豎向上的偏差控制在了100mm以內,傾斜角度則低于3%的誤差,在此基礎上嚴格檢查和測量了所插入的錨桿長度、直徑和焊接質量,以免影響施工效果;而對于錨桿小孔的灌漿,一方面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選擇了合適的注漿材料并作了科學配比,即水灰比為0.8的32.5硅酸鹽水泥,且確保漿液干凈無雜物,另一方面則邊攪拌邊使用,在勻速攪拌的基礎上自下而上的順序將漿液灌至孔內,待漿液從孔口溢出時停止注漿;同時在錨桿進行張拉之前選取了0.1-0.2倍的設計軸向拉力值作1-2次的預張,以使錨桿部位緊密,桿體完全平直。2是為防止土體瓦解的發生,針對基坑坡面應該噴射合適厚度的混凝土,同時結合內設鋼筋網狀結構進行加固。具體而言,先是將除銹、調直后的鋼筋網片以綁扎方式作了處理,其中搭接長度在大于300mm的前提下小于網格邊長,并與坡面保持20mm以上的間隙,為滿足保護層要求,還在土中插入了短鋼筋用于固定;隨后清除了松動的坡面部位,選用C20、水灰比為0.8的混凝土分段、分片進行了噴射,在確保噴頭與受噴面保持0.8-1.5m的距離和垂直噴射的基礎上將其厚度控制在了100mm,并在終凝2h后進行了必要的養護。
三、結語
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整個過程中,各個工序之間既緊密聯系又互相影響,任何一個環節的施工如不按規范操作或是處理不當,都會間接或是直接影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因此,必須要根據高層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且有效的措施,掌握每個環節的施工技術要點,并強化措施,使高層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整體質量、結構的安全和使用性能都能得到保障,從而促進高層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崇偉,王中原,王英杰.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9)
[2]劉偉.建筑工程深基坑內支撐支護施工工藝探究[J].低碳世界.2017(17)
作者簡介:郝慶云,身份證號:320123198802234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