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忠
自古商人多數都會認同“同行是冤家”的說法,然而冤家就路窄,路窄自然就過不去。過不去就爭、就斗,爭資源、爭市場、爭客戶、爭利益,導致最后互相為敵,反目成仇。結果只能是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甚至幾敗俱傷。
其實,與其把同行看作冤家,非要與之爭個你死我活才肯罷休,不如抱著合作的態度把對方變成自己的利益“同盟”,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達成共識求得“共贏”。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企業界的競爭日益激烈。然而,真正聰明的生意人,都應有一種以競爭者為友的心態,要想辦法“做蛋糕”,而且還要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不擇手段地去爭去搶。
譬如,你經營了一家飯店,不久發現旁邊那家飯店整天顧客盈門,而自己店里卻冷冷清清。出于忌妒,你偷偷雇了幾個人專門去找茬,結果人家的生意被攪了??墒?,沒過幾天,你家店里的玻璃不知道什么時候被砸了個稀爛。沒過多久,你發現附近又冒出幾家新店,推出的開業大酬賓優惠活動讓人蜂擁而至。
當忌妒進入競爭領域的時候會變得極其有害,其危險之處是:它使我們只想到自己好,并通過搞垮自己對手的生意來達到這一目的。老是希望別人倒霉的人,在生意上一定不是個有進取心的人,很難取得更大的成功。別人垮掉了,除了滿足了自己的自私欲望外,實際上沒有得到任何益處。
再譬如,你開了一家雜貨店,對門也是一家雜貨店。為了招攬顧客,你們之間展開了一場壓價大戰,你賣50元,我賣45元;你賣40,我賣30……斗到最后竟降到低于進貨價格。結果雙方不得不關門大吉,真正“停戰”了。
都說同行是冤家,其實,未必如此。生意人要想維持一定的價格和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對手搏殺不是明智之舉,只有聯合在一起,在價格、范圍等方面達成一定的默契,才能共享其利,共存共榮,皆大歡喜。
一代奇商胡雪巖就非常注重同行間的合作,他說:“同行不妒,什么事都辦得成?!焙r做絲業生意的時候,同行業就有幾家已經相當有規模,而胡雪巖卻沒有嫉妒、傾軋對方,而是設法聯絡他們。與同行攜手,為他贏得了充足的資金、宏大的規模,從而把自己的絲業做得越來越大,他也得以在華商中把持蠶絲的國際業務。
由古至今,善于把對手變成利益同盟者的人,總能打開別人難以打開的局面。
在新加坡,有個地方叫“好客天國”。這個地方,白天是免費停車場,停滿了各種各樣的車子。晚上,則是小攤王國,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天南海北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在這里,顧客隨便坐在一家攤位上,吃了這家的食品,如果還想吃其他風味的,攤主馬上會派人取來奉上,結賬時只要向這家結就可以了。顧客感到非常方便,攤主之間也從未發生利益上的糾紛。這樣,彼此合作,相互依靠,既保證了自己的好處,又照顧了別人的利益。
所以,企業經營者應該明白,同行是競爭對手,但不是冤家,更不是仇人。雖然有時候競爭是難免的,但若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其結果一定是皆大歡喜的。
(摘自《交際經商厚黑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