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麗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移動設備的日益更新,很多的“低頭族”就顯示了互聯網發展的速度。我國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國內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余額寶的出現拉開了網上個人理財的序幕,多種多樣的網上個人理財產品呈“井噴式”地涌現,芝麻信用,螞蟻聚寶等靠著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的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急需做出改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業務
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傳統金融的缺陷,這三者給了國內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形成和發展的土壤。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機構或互聯網公司依靠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開展融資、信息中介、數據支持和支付結算等業務,是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因此,互聯網金融的到來是必然的,在我們生活中看到各大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不管是國有商業銀行還是股份商業銀行都跟著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做出相應改進。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特點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如下:
(一)低成本
互聯網金融公司首創通過計算機系統處理交易,利用電商渠道銷售產品,遠程且集中地處理業務,并通過大數據來挖掘目標投資者,利用移動互聯網營銷投資者等等,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高效率
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金融交易,節省時間,簡化流程,處理高效,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三)風險高
互聯網依靠的計算機通訊系統和征信體系不完善,存在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基礎產品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基礎產品主要有四種,分別是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匯理財產品、開放式基金和銀行代銷保險。
(一)人民幣理財產品
人民幣理財產品主要是商業銀行用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高信用的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作為保障,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到期向投資者支付本金和利息的理財產品。
(二)外匯理財產品
外匯理財產品是個人購買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的理財產品,并且收益也按外幣幣值計算,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和結構性產品。
(三)開放式基金
開放式基金是基金規模不固定,可以隨時贖回或增發。在2017年3月底基金管理公司就有117家,發行的開放式基金有3152只,份額76119.35億元,基金凈值76985億元。
(四)商業銀行代理保險
商業銀行保險代理是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一種業務合作,保險公司依托商業銀行的渠道和投資者,讓商業銀行代銷保險。例如:萬能險:如中國平安的福滿財盈;分紅險:如中國平安的祥瑞年年;投資連接保險:如中國平安的聚富年年。
三、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影響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劣勢
(1)運營成本高。互聯網的核心優勢在于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渠道。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大部分還是通過已有的營業網點來開展,營業網點帶來的一系列零碎支出成為商業銀行開展個人業務的運營成本,這些成本相對于互聯網低廉的渠道費用,成為商業銀行的一大劣勢。
(2)技術支持能力相對較弱。互聯網金融公司憑借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交易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了大量的數據資源,拖過數據,分析出投資者的投資偏好、投資能力等,大大提高了處理交易的效率和能力。相比之下,傳統商業銀行應用在業務上的信息技術較為落后,這種情況一是因為商業銀行缺乏專業的有關人才;二是商業銀行在過去沒有意識到大數據時代帶來的變革,沒有引起重視;三是商業銀行復雜的分支機構間的信息不互通等方面導致的。
(二)互聯網金融影響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挑戰
(1)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利潤縮水。自從“余額寶”帶著低至0.01元的認購限額橫空出世,傳統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也不得不改變。例如廣發商業銀行發行的廣發天天紅,這款掛鉤貨幣基金的理財產品的投資起點是0.01元。依靠互聯網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有共同的特點:認購限額低、申購費用少、可以自由贖回,這些特點正好戳中了傳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痛處”,在“錢荒”出現后,商業銀行都紛紛在價格上做文章來搶奪投資者,一開始先是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提高,將投資者吸引過來后,又把銷售費用提高,實質上投資者的收益回報減少了,導致普通的個人投資者減少投放在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金額,導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份額減少,利潤縮水。
(2)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傳統的個人理財產品營銷方式是理財經理向投資者介紹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對投資者進行營銷,而投資者能夠接觸有關理財產品的消息少之又少,因而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創新了一種銷售理財產品的模式,就是依靠互聯網平臺,實行“搜索+比價”,使得消費者能夠自主選擇中意的理財產品,也能更了解市場上銷售的理財產品的有關信息。如此一來,投資者當然更愿意選擇注重投資者體驗的平臺上理財,這種選擇打破了商業銀行獨占個人理財業務的局面,并且加劇了商業銀行間的競爭。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應對建議
(一)加強業務創新
(1)服務對象的創新。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過去一直是以大投資者為主要服務對象,從理財產品的認購限額就可以看出,因而普通個人投資者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是望塵莫及。互聯網金融帶著低認購限額低交易費率的理財產品出現讓普通個人投資者看到了希望。在我國,普通個人投資者的群體非常龐大,是一塊可口的大蛋糕,互聯網金融就是把目光聚焦在“小微”群體,提供的是普惠性的金融服務,量變會引起質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表明了普惠金融的發展可能性,因而,商業銀行在原來的業務基礎上,也應該做出調整,以開放、平等的姿態開發“小微”投資者市場,開展理財業務。endprint
(2)理財產品的轉型。商業銀行要對理財產品轉型升級。針對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轉型提幾點建議:第一,理財產品向開放式轉型。理財產品的內涵可以更開放更豐富,不僅是傳統的人民幣高級債券,還可以涵蓋信貸、票據、股票、股權、基金、貴金屬、古董、藝術品等多種投資對象;第二,理財產品運作向基金化轉型。這是因為理財產品基金化運作后,一方面,投資者可以按照產品的凈值和估值來獲得收益,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像基金一樣,根據自身的需求,自主決定贖回時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降低因剛性兌付帶來的風險、進而減少了為防范風險的監管成本,同時參照基金的收益核算和分配模式,商業銀行的個人產品的收益核算和分配也更簡便更快捷。
(二)增進與互聯網的合作
互聯網金融始于渠道革命,其最大優勢是在于邊際成本極低的渠道。因此,商業銀行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銷售個人理財產品,例如中國民生銀行率先成立了電商理財部,打破了傳統的個人理財產品營銷渠道。
在對投資者精確定位后,可以為不同的投資者提供不同的個人理財服務,為投資者打造專屬的理財產品、獨立的發行期次等等。例如光大商業銀行為貴賓投資者開發了專屬的個人理財產品——一億元定制”,“億元定制”的起息日、到期日、期限都是投資者自行決定,免去了投資者話費時間和經理挑選和比較理財產品。中信商業銀行利用大數據對女性群體進行不同類型的細分,創新推出“分階段定制”,把女性的一生劃分為未婚、結婚未育、結婚已育等不同的階段,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的定制化個人理財業務。
(三)優化投資者服務
(1)強化服務意識。在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優質的服務是商業銀行參與競爭的有效手段。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良好的服務意識能夠使商業銀行從業人員的利益的實現建立在服務投資者的基礎上,能夠指導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在工作細節中追求高標準,創作商業銀行獨有的服務特色,打造獨特的服務品牌
(2)優化投資者體驗。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需要向電子化、網絡化轉變,但同時也不能忘了“大本營,_營業網點,營業網點依然是商業銀行向投資者展現服務的最佳場所,可以借此平臺展現出商業銀行自有的品牌服務。在眼下商業銀行業的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同質化情況下,獨特又優質的投資者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出奇制勝、突破重圍的關鍵。
(四)完善風險管理
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對商業銀行內部員工加強教育,樹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對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起到積極的主觀能動作用,商業銀行從業人員在日常開展工作中就會下意識地將風險管理貫徹下去,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對投資者加強風險意識教育。商業銀行從業人員不能罔顧風險而一味追求業績,有了良好的防范風險意識,才能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才能塑造上下一致的商業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環境和氛圍;商業銀行加強投資者的風險教育,能幫助投資者樹立防范風險的意識,普及個人理財產品的風險有關知識。這不僅能體現商業銀行社會責任感,還可以贏得投資者對商業銀行業務能力、服務水平的認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