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偉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在SPOC模式的特點及必要性,提出在SPOC模式下,教師要變成一個多方面的多種角色,學生則需要在該模式下適應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課程的建設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而開展。最后通過調查,分析了學生對SPOC模式的效果感受,進一步指出在實踐中應用SPOC模式的建議,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關鍵詞: SPOC模式,教學方法,高校教育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思想的普及,網絡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高校教學領域中應用越來越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MOOC模式,翻譯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網絡在線學習模式,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1,2]。它能夠較好地適用于大型課程推廣,但在學習質量與學習者完成率等方面則會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點,福克斯教授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學模式的概念[3],翻譯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4],一般可以認為是指幾十人到幾百人,并對學習課程的人員有資質要求:必須是該組織成員,例如本校或本專業學生。目前,SPOC模式高校的混合式教學實踐中取得一定效果。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發現,僅憑老師講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學習積極性差。而SPOC模式的學習者比較積極,學習者有更深入、更完整的學習體驗。因此,本文對SPOC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完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二、 SPOC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在SPOC模式中,教師要變成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者、學習資源的研發建構者、學習過程的促進輔助者。面對多重角色,教師要有明確的角色定位,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相應角色的轉變,知道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既要注重線下的課堂教學,也要重視學生線上的學習,要不斷地幫助和鼓勵學生、引導和監督學生,以促進學生更快地掌握內容,發展能力,實現教學相長。
三、SPOC模式對學生的挑戰
我國學生早已習慣了自己在課堂中的從屬地位、習慣了教師灌輸的授課方式。這種習慣會使學生的自信心不足、不敢提問、不敢挑戰權威,這給SPOC模式的順利運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SPOC模式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視頻并完成練習題;在課中參與小組討論,與老師、同學及時交流問題;在課后,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學生能否很快適應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形成較強學習能力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四、 SPOC教學模式的課程建設過程
在SPOC模式下,課程的建設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而開展,特別是要注重分別針對學生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特點,使其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1)重新梳理課程的知識點
針對學生線上學習方式的特點,對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知識點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難易程度。
(2)制作、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通過調研分析學生的線上學習需要,針對梳理出的知識點將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梳理整合,推送到平臺中供學生學習。
(3)采用全過程的評價方法
將成績分成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包含了線上成績。線上成績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網上作業成績、在線參與情況,自主學習情況、在線測試成績等。
五、SPOC模式效果反饋
本文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法,對試驗班91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度,得到學生對于翻轉課堂的感受。調查的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學視頻時間應該在10-15分鐘為最佳,過短的視頻學生認為沒有講透,而過長的知識點可能會加重學生的負面情緒。對課前在SPOC模式下進行知識點的提前學習的作用進行了調查,83%的學生認為非常同意或者比較同意該論述,而不確定選項和不同意選項的選擇率只有15%與2%。
綜上所示,SPOC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上的應用,能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并且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了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教育研究者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總結,并在持續的教學實踐中完善SPOC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從而為更多的實踐者提供指導、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項目基金: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30416008)——基于SPOC模式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1):5-10.
[2] 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張慧毅,徐榮貞,孫杰,等.基于MOOC教學平臺的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32-34.
[4] 賀斌,曹陽.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 2015(3):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