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 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但目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滯后是制約信息化步伐的最大的障礙。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培訓包括觀念和認識上的提高,依然是當務之急。本文從五個方面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方法對策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隨著“三通兩平臺”建設及薄弱學校改造工作不斷推進,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設步子非常快,可以說是一年一個樣。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高度融合,擁有充足的信息化的硬件只是建成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深度融合還大有文章可做。我覺得目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滯后是制約信息化步伐的最大的障礙。因此,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培訓包括觀念和認識上的提高依然是當務之急。我們的一線教師要不斷革新教學思想與教育模式,提升應用信息技術的素養與技能,方能適應當前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認識
在國家“三通兩平臺”等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信息化教學的硬件設備建設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滿足與補充,教師的應用是擺在眼前的任務。因此培訓應首先著眼于讓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是教師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就不能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高度的共識。只有教師認識提高了,才會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有主動性、積極性,才會激發出他們的應用的內驅力,才會在教學實踐中不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手段,而是作為一種路徑,用現代教育的思維去設計自己的教學,達成高效的教學目標。
二、應用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面對當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薄弱的問題,教育管理與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與指導。首先,通過各類網絡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如“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等,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基礎以及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模式等進行培訓,為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打好能力基礎。其次,通過積極倡導新興媒體與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來鍛煉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同時要加強課堂教學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監督、管理與考核,形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明確標準。再次,注重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是往往能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所開展的各類研究,所設計的各門課程,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所存在的種種潛力,讓學校的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強化校本培訓,一要明確校本培訓應該是任務驅動的,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而開展的培訓,培訓主題應是由學校和教師共同協商確定的,能考慮到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二要有專家的參與和指導。這里的“專家”不僅僅是高等院校和上級教育科研機構的專家,也包括本校的專家型教師、當地其他學校的專家資源等。而且,這些專家不是僅僅來做報告的,他們應該是校本培訓的共同參與者,他們應該與學校形成一種長期的教育科研合作伙伴關系。三要保障全員參與,不能讓任何一個教師游離于培訓之外;四是要有周期,校本培訓應該有規劃周期,要有啟動、有實施、有評估。
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評價試行方案并進行修改的過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系統科學方法論,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讓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
四、培訓要強化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理論實踐
首先,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實踐帶來的革新與變化。培養教師創造性地開展符合當前實際的理論與實踐探究的意識,是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的關鍵;其次,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更新要求教師隨時學習,及時提升自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能。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專家講座以及同伴交流等方式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再次,倡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研究工作。教學科研能力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適應新形勢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教師信息素養和教育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有價值的、有實用性的探究,運用抽樣調查、理論研究、總結提煉、綜合考量、創新發展等方式,在傳統教學的“短板”上不斷總結新經驗,構建新模式。
五、一定擯棄為應用而應用的信息技術使用表演課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術就可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更佳教學效果時,我們就應該盡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不能不加選擇地將信息技術用于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中;當有多種技術方案可供選擇時,利用低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就能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學效果時,就不要脫離實際地一味追求技術奢華和技術時髦。我們在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效果時,應注意考察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及其全面發展是否有效、應用是否適度,而不要過多關注技術應用的多寡和技術是否前沿高端。在學校具有不同層次技術設備時,也應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功能,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結合使用,不能因為購置了新設備就盲目地棄置原有技術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