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西恩·貝洛克
奧巴馬效應
◎ [美]西恩·貝洛克
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最后一輪的三個月里,美國一些大學的心理學家請了500位黑人和白人參加GRE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應試者沒有要取得入學資格的想法,事實上,他們幾乎不知道為什么要參加這個考試,只因研究人員請他們來幫忙,他們才出于善意來參加考試。
最初的測試是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之前,此時奧巴馬還沒獲得他所在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應試者中的黑人與白人的教育水平相當,但是白人考生的平均分數比黑人考生的高。這個結果表明,美國種族間的成績差距在小學就出現了,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學。
然而,在緊接著奧巴馬獲得提名后的一次考試和奧巴馬大選獲勝后進行的考試中,情況就有所改變了。黑人考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并且大體上與白人考生的成績相當。
在奧巴馬贏得選舉成為美國總統后,黑人考生對自己無法取得好成績的疑慮似乎消失了。當然,如果一個黑人當上了美國總統,那么,“黑人沒有白人聰明”這種成見就毫無依據了。
時間會證明這種“奧巴馬效應”的影響有多么廣泛。這種“模范效應”不僅限于總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對那些因為種族﹑性別、民族而被負面定型的人,對那些懷疑自己能力的人相當有效。
若干年前,心理學家達斯古普塔訪問了剛進入大學的女生,她們就讀于美國東部一個城鎮上的兩所文科院校。兩所學校都靠同樣的背景吸引學生,不同的是一所是男女同校,一所是女子學校。
達斯古普塔采訪了這兩所學校的80位大一女生,收集她們對女性領導者的看法。兩所學校的女生都認為,女性一般擁有的品質(如同情與關懷)決定了她們更適合做一個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這種觀點被多數西方社會所認同。
然而過了一年,當女生們升到了大學二年級,再與她們談論同一個話題時,就讀于女子學校的女生不再認為男性比女性更適合擔任領導職務。相比之下,男女同校的大二女生則表達出了比大一時更加強烈的觀點,即認為男性更適合掌權。
是什么讓她們原本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呢?
令人詫異的是,這與就讀的學校本身一點關系都沒有。實際上,是女生所處環境中,領導和管理職位上的女性數量的不同造就了這種改變。
一般來說,在女子學校就讀的女生能看見更多女性擔任領導角色(從院長到教授),這種環境改變了她們對女性是否適合掌權的看法。達斯古普塔的調查表明,在大學就讀一年后,女生對自己的性別和領導潛能的態度有了改變(不管她們在哪所學校讀書),完全出于她們學校女性教職工數量的不同,其中女子學校里的女性教職工的數量更多一些。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種因素不僅在女生的態度上起了作用,還影響了女性的數學等理科課程的學習成績。例如美國空軍學院里的女生在由女教授主講的入門數學和科學課程中能得到更高的分數。
(摘自《超常發揮》中信出版社 圖/千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