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雷云鵬
我把崗位當舞臺
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雷云鵬
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徐立平的頒獎詞這樣寫道:“每一次落刀,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發之差。這是千鈞所系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這也正是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有媒體將其列入“十大新詞”予以解讀。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公司大力宣傳和弘揚工匠精神,我也觀看了“大國工匠”的宣傳片,更了解這些工匠的故事,并深深地被他們感動,也受到了更大的觸動。這使我反思與他們的差距,夢想著向他們靠攏。
我看到《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后,就一次次地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人才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端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是什么樣的人?他們是在第一線辛勤工作的普通工人,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鉆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會忙,會累,會煩,可換位思考一下,工匠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著臺虎鉗就是二十年,至今還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著又冷又潮濕的撈紙池一干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支撐著。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會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得一提了。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理念,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它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到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精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你希望改變現狀,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成為被需要、被尊重、眾望所歸的成功者,就從當下的事情做起,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工匠,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內外豐盛的人生。我的體會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把領導當老師。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不是領導的事。工作的目的不是向領導交差,而是提升自己能力。領導只是你學習和求助的對象。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這種心態讓人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為自己做的,我們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屢建奇功,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二是把崗位當舞臺。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職工作中去,珍惜當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成功。工作崗位就是你的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演員。三是把任務當作品。在工作中,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發揮自己最大能量。工匠精神強調要把工作品質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務都當做生命中的作品,要相信自己,隨著能力的提高,機會總會來到你身邊;隨著能力的積累,屬于你的回報總會降臨在你身邊。我們每個人無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懈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會實現完美的人生。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業,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工作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度、嚴于律已的精神,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那樣演繹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