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張 玄
網格化管理對環境污染治理體系創新的研究
李 巖1張 玄2
網格化管理是堅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治理現代化理念為中心,為了環境的治理,為了子孫后代的健康成長而想出的一個管理決策。本文對網格化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揚優棄缺,對其的吸納治理理念,弱管控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對網格化在治理體系、治理主體、治理手段、治理過程上深度契合進行了探討。
制度創新 網格化管理 網格化治理 治理現代化
對網格化治理體系的制度的提出,不僅能夠加強網格化管理,而且能夠對于環境的治理提供一條新的思路,繼而可以將這種管理思想推向社會的各個領域,使整個社會有序平穩地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國的環境治理。要相信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努力,一定可以使我們的社會環境達到一個很好的形態,因此網格化管理要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提高其的深度并且真正啟動對環境管理的改革。
對于網格化治理,要想把環境治理真正實施起來,使得環境成為人類寶貴的綠色物質資源,真正為人類的幸福服務,那么就需要持續注入法制化理念,對相關的法律制度進行不斷創新,因為國家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為:“規范行政行為、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的制度和程序”,這些制度和程序是環境管理的保證,是社會環境得以發展的基礎。
當今社會信息的發展已經在環境治理中得到了應用,由于運用了環境管理信息化,所以其環境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網絡化也隨著現代科技而不斷發展,因網格化治理的基礎方式就是數字化治理,所以我們要加大新媒體的開放性,不斷更新信息的傳播方法。
在現代化環境治理的過程中,由于多元化主體的存在,這就使得環境管理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立體網格。這就需要發揮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充分利用好網格化,減弱行政的權利,發揮好網格化作用,強化原本屬于公民的權利。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覆蓋方方面面,通過減弱政府所管轄的公共權利,形成多個環境治理的核心,形成一種在不同的形式中仍然進行管理的方式。要想環境實現治理的前提條件是要實現主體多元化,這有這樣在網格化管理中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還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雖然可以使權利得到陽光運行,但會減弱環境管理的效率。而國家環境管理的最重要的標志是:權利規范、程序陽光運行,要做到這樣,現階段需要做到:
(1)要使更多的信息在政府體制內部封閉式運行,要求網格化管理和數字化相互運用的優勢、手段、基礎要提高。(2)環境信息在陽光中運行,要求共享環境治理的流程要及時。
建立以黨委領導為核心,以政府領導為主導的模式,形成一個以民眾作為主體,按照市場運行而分配的格局和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的網格化格局。
現代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府實行的是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處于“行政管理”階段,這種模式會隨著服務型政府理論的出現而使服務行政,變成一種“服務行政”的治理模式。以服務為主導網格化環境管理模式,是政府特地運用的“法理型”管理模式,倡導“制度理性”。環境治理的整個過程要被嚴格歸于多元治理主體結構,網格化環境管理是一種服務主導的過程,其提倡運用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政府部門是運行網格化管理的最重要部分,首先政府部門在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現、處理、結案中都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并且這種權利使自上而下而有序運行的。運用網格化對環境進行治理的權利是一種多維度模式,主要體現為黨委與政府與網格化組織間的相互流動,與基層民眾和社會組織之間的縱向流動,以及基層自治組織與自治組織之間、市民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橫向流動。
網格化治理模式是一種剛探索出的新的理論,所以它接下來的發展勢必會影響國家的發展進而影響全國人民的幸福,但它大致走向要取決于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程度和當今市場機制的成熟度。所以對環境問題進行網格化治理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要達到我們的理想效果就要做到:創新并且在此基礎上設計環境保護的體制改革;深入有效地將網格化環境治理落入到實踐中,并且根據問題不斷改進;加速網格化的運行,從城市環境的治理推向農村的環境治理,使網格化治理成為環境治理的必然方式。
[1]王成新,于雷,王依.廣州市水環境網格化管理實施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09):15~18.
[2]謝陽村,溫勖,趙越,路瑞,續衍雪,王東,徐敏.實施環境網格化管理——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解讀[J].環境保護科學,2015(03):34~37.
1.保定市環境保護監測站;2.保定市環境監測中心)
李巖(1982-),男,河北保定人,本科,保定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管理;張玄(1984-),男,陜西西安人,碩士,保定市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研究方向:河流沉淀物中有機污染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