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輝
論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的提升
陳亞輝
本文通過對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分析,結合藝術類大學生目前進行的實踐情況和專業學習特點,對提升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進行了思考,以促進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藝術院校 思想政治工作 現狀 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如何正確把握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有效結合藝術專業的教學特點和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特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標,成為藝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課題。
文藝工作者作為一個時代風氣的引領者,往往是一個時代風貌的先驅。藝術類大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又對一個社會的文藝傳承和一個社會的精神生活有著重大而廣泛的影響。藝術類學科作為人文社科的一支,未來的藝術類大學生教育需要把文藝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相融,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會自覺成為未來文藝創作的重要內容和內在價值,貫穿文藝學習和文藝創作的全過程,真正提升文藝工作者的人文素養。
第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在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時,積極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尤其是專業教師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于一體的有效途徑。第二,輔導員、班主任作為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隊伍的主體,使其成為藝術類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第三,樹立各類、各級、各項跟思想政治工作相關的先進事跡、先進人物的優秀典型,以發揮其榜樣示范和引領作用。鼓勵廣大師生黨員立足自身崗位,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拘一格地爭做“四講四有”的榜樣,使師生黨員成為引領學校優良學風、校風的中堅力量。
第一,圍繞育人目標,針對實際需求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和舉辦“學理論,讀經典”、“我為祖國奉獻”、“向雷鋒同志學習”、“我的青春,我的中國夢”等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第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德藝雙馨高精尖音樂人才。邀請北方昆曲劇院、中國評劇院,演出經典劇目《牡丹亭》、《花為媒》,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第三,學校主動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秉承“文化傳承與創新”理念,努力打造多種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
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按照 “雙百”方針、“二為”方向和“三貼近”原則,先后開展了“高雅藝術進校園”、“民族藝術進校園”、“主題藝術實踐”、“送高雅音樂到基層”、等“雙實踐”系列活動共計162次,行程涉及北京、天津、重慶、河北、山東、黑龍江、山西、陜西、云南、青海、西藏等16個省市的43個地區,直接參與學生達3923人次,有效覆蓋廣大青年學生、青年教師兩大類群體。其中有赴麗江民族孤兒學校,為來自17個少數民族的孩子們教授小提琴、吉他等樂器的演奏方法;也有赴貴州遵義地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教學實踐活動。
立德樹人就是要一切以學生為本,藝術類大學生天生具有更為敏銳的時代感,要以藝術類大學生的感情實際為出發點,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多發揮以感化人、以情動人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內容上,則應逐漸轉變灌輸式、說教式的知識學習為更加符合藝術類大學生學習規律和思政教育規律的形象化、生動化和新媒體化的啟發式學習。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遵循藝術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培養自己的獨立自主意識。
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解與把握不能與專業學習脫離,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所隱含的精神相違背,那么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把外在規范內化為信念的可能性便會大大降低。如音樂高校教師在講授專業的同時,穿插音樂倫理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知識以加強思想政治觀教育,就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間。[1]同時,加強專業教師師德建設,通過教師來教育和感染學生,在傳授給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藝術專業教育之中。
實踐育人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總結起來,藝術院校的社會藝術“雙實踐”包括兩大類,一是藝術實踐教育,二是社會藝術“雙實踐”。前者是結合專業實際,在教學環節設置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表演專業與理論專業的不同又分為實踐演出和實習實踐。后者則主要是組織師生發揮專業所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體驗國情民情。通過系統的頂層設計,從學分、經費等方面為實踐育人提供充分保障,是扎實開展好“雙實踐”的重要保障。
[1]孫傳輝.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中央音樂學院)
陳亞輝(1987-),男,河北邯鄲人,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