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琴
摘 要: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合作也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促進學生交流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集體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文主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論述了群體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進行了些許簡單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中,小學的數學教學逐漸被日益關注。合作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在課堂上更能發揮出其優勢所在。所以本文主要闡述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教育中能夠合理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合作學習的本質意義
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思維復雜的學科,而且其中包含大量的抽象化知識,大多數學生很難理解學習的知識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合作學習小組的模式,來讓學生進行更深一層的交流和討論,一步一步地發現問題,自行主動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很有幫助。合作學習小組既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大大提升小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去發現問題,從而成為學習過程中真正主人,這樣會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二、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合作規劃
團隊組織的合理與否決定了團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當分組過程中,傳統的方法是將學生就近分組,人數不是太多。這種分組方法對教師的管理是非常有益的,但教師這樣做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隱患,那就是這樣的分配不是學生自己的意愿。在分組之后的學習當中,學生合作的熱情不高,往往會出現團體不團結等現象,導致合作學習小組只能成為一種形式,不能達到合作學習預期的目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也要基于尊重學生的分組意愿,并要確保每組至少有兩個或三個學生學習熱情高,這樣可以實現更好的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這樣一來就能保證團隊合作學習的順利發展,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教師要設計合理相關問題進行競賽
教學知識不適合群體的合作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有著它自身的作用,教師要合理設計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中選擇困難的知識點問題不要過于簡單,否則將達不到讓學生們思考的效果,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教材中部分數學知識點是枯燥的,不能引起團隊成員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要讓小組進行比賽,讓學生自行組織團隊的力量,在競賽的過程中,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會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并且可以分享收獲知識的喜悅,這樣學生將期待下一場比賽,可以調動學生的熱情學習熱情,促進課堂有著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
(二)創設有效的情景化模式團體合作
學習不適合于任何情況,要進行有效群體合作學習,否則,學生將會對學習數學感到厭煩。小組學習的發展必須選擇正確的時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親自操作,讓學生互相討論,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教師要幫助學生并促進學生對困難的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有著更濃厚的興趣。創造問題情境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興趣的轉移是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對合作學習有興趣,才會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學習到知識。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要進行構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們自行先去進行思考,讓學生有著自己的程計劃,之后再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這樣會使教學內容更易于融入情景教學,進而引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要實施優化分組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要想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發揮最大的優勢,最主要的就是合理的對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例如,班級里有50個學生,就把他們分成5組,每組10個人,并且保證每組當中有1~2名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有2~3名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積極表現的學生,這樣的分組可以更好的調動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每組要選出一名組長,組長的作用不僅是輔助老師對小組成員布置學習任務,也要督促小組成員的具體完成情況,這樣有利于增強小組成員的協作能力。
(四)準確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學分組要抓住有利的時機,才能更有效地實現小組合作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比如,一個人難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知識點需要拓寬或者學生提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的時候等,在這個時機出現時,教師都應該及時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應用。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們可以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拓寬了知識面。把一道能用整數除法解決的應用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探討、互補,拓展到能用分數除法相結合的知識解答,而且還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從而增強了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
(五)建立健全小組間的評比機制
沒有競爭的存在就不能實現更快的提高,為了增強小組的競爭力,建立一套科學的評比制度也是很重要的,通過評比增加小組成員的凝聚力,也調動了小組成員學習的激情。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時,為了更好地學習知識,教室讓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參加競爭,其余的小組成員在下面積極配合出謀劃策,這樣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小組的合作能力。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出圖形的效果,教師可以帶著實物圖來為學生講解,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從小組中選出的代表在觀察之后為別的組員進行仔細的講解,這樣每組的同學對于圖形的概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促進了小組的合作學習,增強了小組同學之間的親密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還要進行不斷的探究,尋找更加有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實現教學方式的大轉變,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為課改下的教育開拓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變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66.
[2]吳葵花.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35):134-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