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 芳
(新鄉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應 芳
(新鄉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美術作為高校的基礎教育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運用水平的一門重要學科。色彩心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職業的變化、地域的改變而改變,將色彩心理有效應用到高校美術教學中,不僅能夠達到調節學生心理情緒的目的,而且能夠讓學生通過色彩來達到心理感應的目的?;诖耍疚脑陉U述色彩心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用策略。
色彩心理;高校美術;應用策略
美術教學過程中,色彩心理能夠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直接關系到美術學習能力及學習成績,其實踐效果非常明顯。研究表明,美術教學中應用色彩心理,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有利于美術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生對色彩知識、運用技能的掌握。
色彩本身沒有情感要素,只是通過人的心理感應之后,便會融入情感等要素,進而形成一種固定思維的色彩心理。由于顏色的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色彩帶給人們的視覺感應、心理感受存在明顯差別。也就是說,任何一種色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帶給人們的心理審美感均不同,就是同一種色彩,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帶給人們的心理作用也是不同的。[1]
色彩本身不具備任何情感,只是通過人的視覺、心理來加以判斷,形成一種獨特的感知和感受。通常情況下,不同的色彩,給人的印象和感受不同,例如,紅色給人一種熱情、陽光的感受;綠色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受;藍色給人一種莊重、嚴肅的感受。當然,學生的年齡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對色彩的感知情況有所差異,色彩心理的具體體現方式也不盡相同??梢哉f,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美術知識的不斷豐富、色彩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其色彩心理也愈加成熟。
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的美術教學,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單一,教學思維落后,特別是在色彩心理應用方面,缺乏思考、探索和創新能力,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和落后的教學模式,必然會給美術教學工作帶來阻礙。隨著新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高校在美術教學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方法,也借鑒了一些新經驗、新做法,使得色彩心理應用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然而,就當前的應用情況來看,依然被夾雜在傳統教學模式和方法中,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主動性,影響到高校美術教學質量,也影響到色彩心理的有效應用。[2]
部分高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色彩心理的有效應用,自然影響到最終的美術課程教學成效和教育質量。學生色彩心理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對色彩屬性的了解和本質的熟悉上,教師對色彩學習不夠重視,致使學生對色彩認知、色彩搭配、色彩應用不夠熟練,進而影響到最終的美術學習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必然不利于學生色彩心理的形成和應用。
另外,部分高校美術教師對色彩心理并不熟悉,在教學過程中,并不知道如何應用色彩心理,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產生厭倦和反感情緒。
實踐證明,高校美術教師在美術作品指導與評價過程中,通常從自身角度出發,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評價,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思想和個性意識。如此一來,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意識去創造作品,完全丟失了創新意識,致使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要。[3]與此同時,在色彩心理教學和應用過程中,教師的重視力度不夠,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和體驗缺乏正確認識,對色彩所產生的效果不熟悉,以至于在設計過程中,所設計出的作品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這種陳舊、單一的做法,嚴重影響到色彩心理在美術作品中的應用效果。
在高校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從全局出發,正確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色彩的變化情況,并通過視覺、心理來感知色彩。同時,通過優秀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展示,讓學生對美術作品中的色彩心理應用有所了解。[4]比如,在作品色彩鑒賞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向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色彩基調及色彩心理知識,讓學生在鑒賞優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色彩感知,進而為色彩心理的形成和有效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高校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去完全掌握色彩觀察和色彩心理應用方法。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色彩心理感應、駕馭能力的培養,利用課堂創作、戶外寫生等方式,培養學生色彩心理感應能力和應用能力。比如,美術教師在講解“色彩靜物寫生”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作品展示,加深學生對作品色彩的記憶,并且讓學生去發現各種色彩之間的色調關系。同時,在形體塑造方面,美術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應用色彩心理,完成色彩心理技巧的應用,進而達到色彩心理科學、有效應用的目的,為優秀美術作品的創作奠定基礎。
高校大學生在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經常涉及到色彩心理相關知識和應用技巧,通過學習色彩心理知識和應用技巧,能夠對大學生自身情緒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因此,高校美術教師要善于引導、積極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學習色彩心理知識,利用色彩心理來調節自身心理,進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師在美術色彩心理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過程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學生對色彩十分敏感,內心情感十分豐富,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才能身心合一,將色彩心理準確應用到美術創作中。
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色彩基調較為混亂,顏色運用不夠流暢,能夠反映出學生心理情緒不穩定。高校美術教師只有對學生色彩心理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有針對性開展色彩心理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情緒、緩解身體疲勞,有利于學生健康、成熟心態的形成。[5]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有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內容為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也是接觸更多色彩的主要渠道。學生通過參與課外活動,對接觸到的色彩有了親身感受,有利于自身色彩心理感應能力的提升。
筆者認為,高校有必要建立正確的色彩心理引導機制,由美術教師全權負責,引導和鼓勵全體師生參與其中,形成正確的色彩心理感應能力。另外,美術教師要讓學生對色彩明暗、配色設計有一定了解,這樣便于正確使用色彩和合理應用色彩心理,從而為優秀美術作品創作提供重要依據。
總而言之,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美術教學成效和學生創作能力,因此,高校美術教師要做好對學生色彩心理應用的教育和引導工作。
[1]李相春.關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98.
[2]楊立志.高校美術色彩教學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1):166.
[3]楊衛民.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10):171.
[4]李秀鵬.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J].文化學刊,2015,(07):110-111.
[5]張旻,李珺.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分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4,(22):109.
G64
A
1007-0125(2017)15-0150-02
應 芳(1983-),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新鄉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