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5日文章,原題:“雙十一”后快遞垃圾成為環保問題“雙十一”過后,迎來物流高峰。根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雙十一”當天中國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8.5億件,同比增長29.4%。據報道,伴隨物流訂單增加,快遞垃圾量也在增加。為了競爭,各大電商都在包裝上下足功夫,過度包裝下產生的大量快遞垃圾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保問題。
按常理說過度包裝會增加成本,電商這樣做得不償失。但京東快遞員李師傅說:“以前書、衣服都用塑料包裝,沒用紙箱,包裝也不復雜??珊髞恚瑘D書或衣服被擠壓變形,用戶投訴越來越多。現在公司基本都用紙箱,里面還有一層層塑料等內包裝。”
去年中國快遞業務量超過300億件,共消耗編織袋32億條、塑料袋68億個、紙箱37億個、膠帶3.3億卷。為降低成本,快遞包裝多為不可降解的劣質塑料,給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電商間的競爭也是過度包裝越來越盛行的一大原因?!半p十一”已從一個購物節演變成電商平臺競爭的重要節點。“現在電商這么多,你不包裝好一些,商品在運輸中出現問題就會流失顧客”,李師傅如是說。
針對快遞包裝垃圾成山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提高快遞紙箱的再利用率是一個解決辦法。據悉,京東、蘇寧、當當等各大電商目前都已采取行動,推出共享快遞盒、循環快遞袋等多項措施。但總體看,這些措施還處于起步階段,覆蓋面窄,收效甚微。專家表示,與垃圾分類搞得比較好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存在環保法律法規不健全和民眾環保意識不強等方面的差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