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面臨的沙漠化問題依然嚴峻,加劇了貧困程度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十八大以來提出了生態文明戰略布局和綠色協調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沙漠防治的可持續發展和沙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徑,成為迫切和必要的發展方向。本文具體分析了在治理庫布齊沙漠過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一定區域代表性的產業化開發和扶貧致富的成功經驗和發展路徑,探討了沙漠產業化扶貧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從而得出了這一范例對沙漠地區產業化發展的思考和啟示。
關鍵詞:庫布齊沙漠;產業化扶貧;生態治理
1庫布齊沙漠產業化扶貧開發概況
1.1庫布齊沙漠的自然概況
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西、北、東三面均以黃河為界,地勢南部高,北部低。該地區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干燥,風沙多,雨量稀少,年降雨172.5-200.7mm,年蒸發量1287.3mm,平均日照總時數為3048.2h,多年平均無霜期159.2天。
1.2庫布齊沙漠的產業化扶貧開發的路徑探索
經過近三十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億利資源集團引入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拉動、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的PPP合作共贏機制,以修路、植樹,建設防沙鎖邊林工程和沙漠腹部生態修復工程為起點,因地制宜進行產業化的開發,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能、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沙漠生態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多種方式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1]。
同時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合作模式,與當地農牧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通過讓農牧民以荒漠化土地入股,或通過有償出租、勞務投入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治沙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的新路。近3年直接脫貧3.6萬人,累計帶動沙區10萬名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貧困人口年均收入從不到400元增長到目前14000元,創造了4634億元的生態財富。
2庫布齊沙漠產業化扶貧開發中面臨的制約因素分析
2.1荒漠化用地的政策瓶頸
在我國現行土地政策,農民沙地承包期一般為30年,而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治理剛能見到成效時,就面臨沙地使用權到期的問題。這種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了企業長期投人的積極性,治沙產業受到荒漠化用地的政策瓶頸。
2.2投資成本高,資金回收周期長
由于沙漠地區的自然資源的特殊性和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沙漠的開發首先要進行沙漠治理和生態修復,保證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再進行產業化的開發和市場化的運營。而沙漠的開發治理的投資成本高,資金的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客觀上造成了許多企業和個人不愿意參與沙漠產業化的開發。
2.3利益連接機制不完善
利益連接機制是產業化經營的機制,龍頭企業和農戶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目前沙漠產業化開發的農牧民仍然作為獨立的主體,產加銷聯結機制不完善,多數企業和農戶之間是買斷關系,訂單農業履約率低,農民受益有限。
3庫布齊沙漠產業化扶貧開發的發展對策
3.1充分發揮沙漠比較優勢,發展生態產品產業
沙漠由于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病蟲害少,農產品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為發展綠色醫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庫布齊沙漠通過大力發展甘草產業,在改良土壤和保護生態的同時,也促進農民增收和就業,實現脫貧致富。
3.2充分利用沙漠資源,發展沙漠生態旅游業
沙漠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沙漠,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遠離人口密集區,保持著原始古樸的面貌。庫布齊沙漠依托大規模的甘草資源和沙漠風光的獨特優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充分發掘利用沙漠資源,發展沙漠生態旅游,促進了沙產業多元化和增收多途徑的發展。
3.3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進企業科技創新
要積極培育的龍頭企業,更好的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時要推進企業的科技創新,龍頭企業要通過引進人才、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自辦技術研發中心等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自身的競爭力,擴大帶動范圍,更好的從事沙漠產業化扶貧開發。
4沙漠產業化扶貧開發的發展思路和啟示
4.1為西部沙區的精準扶貧提供借鑒和經驗
目前我國有沙漠化的土地262.37萬km2,占國土面積的27.3%,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而有三分之一的貧困人口在沙漠,因此西部沙漠地區的治理和扶貧工作是很迫切和艱巨的。在庫布齊沙漠上探索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精準扶貧的新路徑,則為西部地區扶貧開發提供了借鑒和經驗。
4.2西部沙區的扶貧開發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
庫布齊沙漠地區獨特的資源優勢,通過沙產業的發展來反哺和促進庫布齊沙漠規模化防治,實現了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2]。西部沙區是中國生態脆弱區和生態敏感地帶,要堅持以生態治理為主,不能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發展沙產業應該是在生態恢復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那些適合在沙漠生長的生物物種進行開發利用,發展沙漠綠色經濟。
4.3沙漠產業化開發需要實現多方協同參與
沙漠的治理和產業化扶貧開發是一項復雜的、公益的、系統的工程[3]。從庫布齊沙漠的實踐過程中可知,沙漠的產業化開發必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要有企業的產業投入、要有民眾的積極參與,構建一個多元投入、多元參與、多方受益的共贏格局。
參考文獻:
[1]尹成國.庫布齊模式國際治沙的“中國名片”[J].西部大開發,2016,05:47-49.
[2]王睿,周立華,陳勇等.庫布齊沙漠3種沙產業模式的經濟效益評價[J].中國沙漠,2017,37(02):392-398.
[3]魏博.走出綠色發展與擺脫貧困共贏之路[J].綠葉,2016,03:48-52.
作者簡介:
李波(1993.08—),男,漢族,甘肅隴南人,碩士,石河子大學,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