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艷
[摘 要]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的光伏企業向海外進行光伏投資的步伐正在加快。但與此同時,由于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環境、投資環境以及各國法律法規的不同,給我國對外光伏發電投資帶來很多潛在的風險,尤其是政策風險和融資風險等。結合光伏企業海外投資業務的特點,以部分新興市場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巴基斯坦等國為例,提出對外光伏投資中可能遭遇的政治風險,即投資接受國對我國的政治立場,其自身黨政關系、政策法律變動和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對我國對外光伏投資均構成影響。因此我們應構建“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撐體系,“由內而外”的加強文化傳遞和交流,為企業海外投資保駕護航。
[關鍵詞] 光伏企業;海外投資;政治風險;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 F40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11-0098-02
在世界各國及政府大力推行節能減排的全球趨勢下,太陽能光伏發電基于其零排放、工期短、運營維護成本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而中國光伏產業在過去近20年的快速發展和積累下,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核心設備——光伏組件,無論從產量和技術方面都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無論從光伏產業自身的特點還是目前市場需求的現狀出發,我國的光伏企業向海外進行光伏投資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電力設施相對較不完善,電力需求缺口較大,電氣化率較低,因而光伏投資在這些地區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在新興的市場如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為投資接受國帶去及時的能源供應、新的技術,同時還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消化了國內光伏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能源類企業在海外設立公司共有697家,其中東南亞地區的新能源企業約110家。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環境、投資環境以及各國法律法規的不同,也給光伏發電投資帶來很多潛在風險,尤其是政策風險、融資風險等。結合光伏企業海外投資業務的特點,以部分新興市場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巴基斯坦等國為例,淺談對外光伏投資中可能遭遇的政治風險及其防范化解之策。
一、光伏企業的海外投資特點
(一)中國光伏企業海外投資具有成本和經驗優勢
從目前全球光伏行業看,我國的光伏產品(組件和逆變器)產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這主要歸功于技術提升、規模化生產以及國內完整的產業鏈條帶來的較低的制造成本。在國內光伏政策的刺激下,對光伏電站的投資增長迅速,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最新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71吉瓦,同比增長32%,其中,近一半貢獻來自于中國,新增裝機34吉瓦。
(二)光伏發電交易模式多樣性
光伏發電交易模式目前主要有:特許權招標和FIT(光伏度電補貼)模式。如馬來西亞、阿聯酋等國主要采取特許權招標,投資人通過投標電價,政府以最低價中標的形式授予發電特許權,投資人需和相關政府部門及電網公司簽訂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簡稱PPA)。而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國則是由政府相關部門確定一個基準收購電價格,符合政府要求的、有資質的投資人,可以直接向相關政府部門申請并批準該項目。
(三)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很多一帶一路國家存在一些共通之處,例如:一是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水平不高,電氣化率低,電網脆弱;二是電力匱乏;三是光照資源覆蓋較好;四是有意愿走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很多國家已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例如:越南計劃在2019年實現光伏電站裝機800MW(兆瓦),泰國計劃到2030年實現3GW清潔能源裝機。巴基斯坦電力缺口達到5000MW,該國政府確定太陽能是可以在最短時間補上此缺口的最佳選擇。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盡管光伏發電有清潔、無排放、工期短、易維護等諸多優點,同時帶動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就業機會,但從項目意向到最后真正的項目落地建設投產,其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投資人需對投資所在國電力市場、政策、法律、資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以及后續的變化情況需要有充分的認識以及應對風險的方案。在眾多的投資風險因素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政治風險。
二、光伏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的含義,諸多學者各有理解,在此不一一贅述。從筆者觀點看,光伏企業面臨政治風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接受國對我國的政治立場
政治風險的對象主要是投資接受國政府,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第三國政府對投資接受國政府產生的影響,盡管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影響對項目來說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在研究政治風險時首先要考慮投資國的政治立場與國際地位。政治風險與投資接受國的國際地位息息相關,不能割裂的單獨的看投資國,要看投資國在國際中與發達國家的關系,有可能由于外部政治影響和軍事壓力而導致政府違約。在菲律賓,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由于南海問題導致中菲兩國關系急轉直下,菲律賓方面就停止為該國國家電網公司(NPCG)中方工作人員提供工作簽證(中國國家電網收購了該公司的40%股份,并派駐大批員工參與管理和運營),大大影響了國家電網對此項目的管理和信心。
(二)投資接受國的政黨關系
在投資接受國在野黨與其他黨派之間的關系如何,國內的政治局勢如何,以及黨、軍關系如何是在進行項目投資前應當把握和分析的重要因素。投資國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斗爭,有可能導致政策甚至政局不穩,導致項目投資覆水東流,難以回收。此外政府更迭導致政策的不連貫也會對投資產生影響。如澳大利亞的上任政府對發展新能源的就持反對態度,因此對澳大利亞的新能源目標(Renewable Energy Target)進行了重新審閱和修訂,直接導致新能源產業發展停滯近3年。endprint
(三)政策法律變動風險
以越南為例,越南政府原則上對外商投資項目是保護的,但政策變動可能會導致政府將項目收為國有,再加上越南政府2015年決定不再對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主權擔保(sovereignguarantee),而越南的國家信用評估較低,這就給投資人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和潛在的風險。再看馬來西亞,光伏企業進行光伏電站投資,按照當地能源部門的要求,外商對項目公司持股不能超過49%,這一條例雖然不是馬來西亞的正式法律,但能源部門有可能提案并使之立法,這就造成了潛在的政策變動風險。
(四)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影響
盡管INGO是非政府的機構,但是依據其國際影響力,對我國光伏企業的對外投資也會產生重大影響,應當將其作為一個政治風險予以考慮。INGO更多的關注的是社會責任、環境影響、民眾心聲、社會公益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于未處理好民意而導致政府政策變更進而毀約的案例并不少見。中國光伏企業應當在進行投資前充分的考慮該部分風險。
三、政治風險的防范與化解之道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中已明確指出了“政策相通”的指導方針。針對如上提到的幾個政治風險問題,在此方針的指引下我們應當構建“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一整套的政策體系,為企業海外投資保駕護航。
(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撐體系構建
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等政府機構近年來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正逐步加強。構建“國家-行業-企業”逐級深入的政策支持保護體系尤為重要。
1.國家策略
我國政府應該針對“一帶一路”推進中遇到的困境,及時發現、修改以及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或部門。如可專門設立海外投資專管機構,實現對口管理,一方面與一帶一路國家相關部門保持緊密的溝通和協作,另一方面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信息及相應的政策支持平臺;修訂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得對外投資的行為有明確地可指導性的法律規范指引,確保企業少走彎路;針對來自于國際上的壓力,政府應當會同企業制定國際認可的“中國標準”并進行推廣,讓“中國標準”逐步成為“國際標準”。此外,針對之前海外投資出現的問題,及時完善我國的保障體系,比如推動我國的保險制度的完善和修訂,加大中國進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企業的支持力度,針對海外投資項目,提供保障并實現與國際目前通行的協定、制度的對接。
2.行業策略
中國光伏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廣,且為投資所在國普遍接受。因此中國光伏行業更應當發揮行業協會的協同效應,以其凝聚力和號召力更好的保護和扶持中國光伏企業走向海外。對于已經走出的企業進行座談了解,獲取相關市場信息,構建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也可以自發設立研究基金或者組織,針對不同國家制定研討小組進行國情調研;也可以定期組織行業論壇,分享信息交流經驗。同時行業協會應會同企業準備突發情況的緊急預案,在企業遇到突發狀況時,確保有安全通道保障企業以及企業員工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3.企業策略
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可以設定專門的海外投資協調部門與行業、政府相關部門對接,做到“術業有專攻”。同時在可行性分析中,應單獨就投資接受國的政治環境、政策主張、黨派關系、政府與民眾關系進行分析,提交獨立的分析報告。該分析報告后應該附上檢查核對表(checklist)以方便市場開拓部門的員工具體去核查落實,使紙質的文字報告有可執行力。此外,借鑒和吸收國外企業海外投資經驗,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密切關注政局變化和國際環境變化,切實的進行動態調整,必要時及時止損。企業應當關注國際的、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相關條約,做到知己知彼,利用雙邊協定、投資擔保機構、保險保障等最大限度的獲得利益支持。
(二)“由內而外”的加強文化傳遞和交流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光伏企業作為綠色能源產業,為投資國帶去了技術和就業機會,改善了投資所在國的基礎設施,更是對我國的友好互助、共贏發展理念的傳承。企業應當與民眾搞好關系,擁有群眾基礎,更多的與民眾進行互動、交流,加強媒體宣傳,增加民眾的可接受度;同時在投資前和投資建設過程中,更多關注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等公益項目,以獲得民眾的信任和廣泛支持。將我國的這種友好、開放、共贏、包容的文化理念加以推廣,從而獲得國際認同。
中國有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套用在光伏企業“走出去”的歷程中同樣適用。抵抗政治風險最好的防御和保險措施就是“得民心”。光伏企業在做好各項準備功課的同時也應當練好“內功”,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做出膾炙人口的品牌,以改善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齊曉凡,丁新舉.“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應對[J].企業管理,2017(1):85-87.
[2]徐俊杰,單敏飛.中國海外投資面臨哪些政治風險,如何防范[J].人民論壇,2016(31):120-121.
[3]從巴基斯坦第一風電項目看海外投資風險管理[J].玻璃鋼/復合材料,2016(5):114-116.
[4]李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風險與應對策略[J].中國流通經濟2016(2):115-121.
[5]黃河,StarostinNikita.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及其管控——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例[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93-100.
[6]中國能源報:“中國光伏出海:風正好揚帆?”[DB/OL].http : // solar. of week.com / 2017 - 03 / ART - 260009 - 8420 - 30109046. html.
[7]Sloarzoom網:“數據|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電力報告”[DB/OL]. http: // www. solarzoom. com / article-94493-1.html.
[責任編輯:趙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