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學+劉暢
摘 要:當前的村鎮銀行正處于起步階段,受市場定位困境,資金短缺,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村鎮銀行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村鎮銀行需要堅守服務農村市場定位、多途徑增加資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開發新業務。
關鍵詞:村鎮銀行;業務拓展;農村經濟
1 村鎮銀行主要業務概況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村鎮地區設立的主要為“三農”問題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2007年村鎮銀行建立初期,村鎮銀行的資產總額為7.3億元,隨著村鎮銀行的不斷發展,到2016年,村鎮銀行總資產已超過10015億元人民幣。依據銀監會更新的數據,到2016年5月底我國村鎮銀行總量共1356家。村鎮銀行屬于小型商業銀行,辦理一些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例如存貸款、同業拆借、票據貼現等。在發放貸款方面,主要為當地的農戶和小微企業發放小額貸款。
村鎮銀行屬于小型商業銀行,辦理一些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例如存貸款、同業拆借、票據貼現等。在發放貸款方面,主要為當地的農戶和小微企業發放小額貸款。村鎮銀行雖小,靈活性卻很大。特別是發放貸款,措施靈活、決策快,為農戶和小微企業提供便捷。村鎮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在小企業和農戶。不僅貸款數額在不斷增加,對小企業和農戶發放的貸款所占比重一直比其他貸款要大的多,村鎮銀行的貸款業務在擴展,堅守“支農支小”的原則。在儲蓄業務方面,由于網點少、社會認知度低,阻礙了其儲蓄業務的開展。儲蓄業務是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資金不足,就無法再開展更多業務。
2 拓展村鎮銀行業務的困境
(一)市場定位困境
目前國家雖已明確了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但在現實中卻無法得到真正落實,因為按照這個定位,在我國市場經濟不完善情況下,村鎮銀行的業務發展甚至生存都將極其困難,大量資金和勞動力被高息和較高工資轉移到城市,現有農村處于空心化現狀。村鎮銀行的形成就是為了彌補此空缺,推動農村地區的繁榮。隨著我國經濟向城市轉移,甚至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作用都在收縮,小微企業和農戶獲得金融支持越來越困難,這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很大阻礙。
(二)資金短缺
儲蓄業務一直是銀行的根本業務,而村鎮銀行在進行該業務的實施工作上存在一定難度。村鎮銀行營業廳數量稀少,客戶通常都會挑選營業廳多的銀行辦理儲蓄業務,這是為了將來要提取存款時候方便;其次,開辦網點的成本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其辦理儲蓄業務造成了影響。另外,村鎮銀行自2007年至今只有10年,受社會的認知度較低,社會公信力也就較低,客戶往往會擔心其存款的安全性。村鎮銀行在創新業務方面也比較落后,沒有特色的金融服務,無法吸引農戶;政府對其的支持也沒有到位,這些都造成了村鎮銀行的資金短缺。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村鎮銀行的建立主要為了處理農村金融問題,針對的對象也集聚于不發達地區,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發展成長,從而也就需要政府的扶持。與農信社相比,國家對村鎮銀行的支持微乎及微。在稅收上,國家對農信社的營業稅就有厚待政策,按照百分之三收取。對于村鎮銀行與別的商業銀行的營業稅,征收的規則卻相同,為百分之五。財政貼息上,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發放貸款得到了貼息,而村鎮銀行發放的貸款卻得不到。村鎮銀行處于建立初期,在很多地方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有不足之處,但對其的各項監督管理,卻和別的金融機構使用統一標準進行,這讓原本就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村鎮銀行遇到更大發展壓力。
3 進一步拓展村鎮銀行業務的建議
(一)堅守服務農村市場定位
建議村鎮銀行從以下三個方面堅守服務農村的市場定位。
服務地定位。國內村鎮銀行就是農戶的銀行。本著服務農村、農民、農業的方針,為其提供服務,立足于村鎮,為當地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客戶群確定。村鎮銀行開展工作首先面向的是農民。而農民客戶中,又有經濟條件富、中、貧三個階段。村鎮銀行應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條件中等的農戶身上。資產狀況較好的農民比較趨向其他的商業銀行,而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在償還能力方面相對薄弱。資產狀況中等的農民有追求脫貧的渴望和相對的歸還能力,村鎮銀行可把注意力聚焦中等農民為主的低端客戶。另外,小微企業主也是村鎮銀行的潛藏客戶。有些小微企業主無法在大銀行取得貸款,村鎮銀行就會成為他們取得貸款的途徑。
產品定位。村鎮銀行應本著服務于“三農”的宗旨,全力打造特色的金融產品服務于“三農”,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按照不相同的用戶自身狀況的差異,開展特別的產品,迎合用戶的需要。
(二)多途徑增加資金
村鎮銀行相對于其他的商業銀行來說,處于發展初期,社會認知度低,吸收存款困難,這就使得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受到阻礙。因此,村鎮銀行不能光憑借存款增長其資產,要拓寬其資本進入通道,為村鎮銀行的放貸提供資本保障。首先,努力爭取加入國內銀行間借拆市場,減低村鎮銀行的借貸利率,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村鎮銀行的負債費用;其次,利用各種渠道向客戶介紹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加深客戶對村鎮銀行的認識,鼓勵客戶將存款存入村鎮銀行。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村鎮銀行的支持,為了達到該目標,政府有關單位應當給予其相應的扶持。一是在稅收上,政府對村鎮銀行的支持還達不到預期水平。政府在稅收上并沒有對村鎮銀行實施優惠政策,加大稅收壓力。建議實施與農信社相當的稅收政策,或者減免特定項的稅收,增加村鎮銀行的營業稅,促進村鎮銀行發展壯大。二是放寬資本引入渠道,村鎮銀行的社會認知度較低,使其在吸收存款上存在一定困難。應放寬資本引入渠道,從多渠道入手,擴增資金量,有利于其對外開展工作,提高了其發放貸款的能力,為農村的經濟建設提供服務。三是監管部門以適當方式進行利率管制。村鎮銀行的特點之一就是靈活性,其可以靈活機動的自主確立適當的貸款利率。農民的經濟水平比較低,太高的貸款利率不是他們所能承受了,這也就阻礙了農戶貸款。銀行根據不同的客戶群,設立不同的貸款利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農戶貸款,實現農村致富的愿望。
(四)大力開發新業務
在現代社會,創新是促進一個行業發展與進步的關鍵力量。進行金融業務的開發創新不僅可以擴大銀行的影響力,還降低銀行風險。在業務創新方面,可以對金融產品進行多方面的擴展開發。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農戶,根據當地的特性和經濟狀況,開展業務細分、升級和變化,為客戶量身定做合適的業務。比如,對農民,銀行可向其提供小額低息信貸、舊房改造貸款、升學助學貸款等;還可以創新貸款抵押物,例如房屋、牲畜、農機設備等;另外,還可以根據用戶收入情況,制定多種不同類型的還款期限,如月期、年期、不定期等,滿足用戶貸還款需求。
針對業務發展要采用不同的監督管理機制。在傳統的監管評價觀念下會造成村鎮銀行產品結構和收入結構單一,規模擴展弛緩,服務水平低下,銀行競爭力不強,因此建議采用業務能力評價,拒絕生搬硬套,降低業務限制、服務內容創新等。例如,對業務評價水平達到優良的銀行,可提高其代理、委托等中間業務的權限,讓銀行和控股銀行進行合作發放特定的“三農”金融債劵,開發特色的理財產品、辦理信用卡等。
作者簡介
劉增學(1964-),男,河南人,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劉暢(1989-),男,河南人,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市場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