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分析了中韓FTA成立對兩國農產品貿易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負面效應,并就如何優化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關鍵詞:中韓FTA;農產品貿易發展;影響;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215
中韓于2015年6月1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韓FTA的簽署意味著未來9成以上的產品將逐步進入零關稅時代。加強農業領域的合作,早日實現兩國的農產品貿易完全自由化,對促進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1 中韓間農產品貿易發展現狀
中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集中于水產品、蔬菜、玉米及加工產品上,其中以玉米為代表的土地密集型產品出口正處于不斷降低的狀態,而以水產品、蔬菜等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加工制品的出口則在不斷上升,這一變化趨勢使得中國出口到韓國市場的農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出口產品的結構也更加多元化。韓國出口中國的農產品主要集中于水產品、糖類、雜項食品,占比均在13%以上。谷物、糧食粉或乳制品、飲料、酒及醋占比超過10%,剩下的油籽及飼料占比為3.46%。韓國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體上是增長態勢,近幾年尤為明顯。 中韓兩國間農產品貿易額持續擴大,2016年達到了67.69億美元,總體來看,中國對韓國農產品貿易處于順差狀態,但出口比重有所下降。貿易產品類別變動不大。韓國對中國的農產品進口依存度提高,中韓農產品貿易結構變化不大。貿易商品結構仍以產業內貿易為主。
2 中韓FTA建立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影響
(1)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積極影響。其一,有利于進一步擴大中韓農產品貿易的規模。中韓FTA的建立,將會逐步消除相關貿易壁壘,農產品降稅情況會有效推進。近年來韓國農產品的平均適用關稅維持在53.5%左右,而中國只有2.6%的農產品關稅高于50%,韓國除棉花以外,其他大類農產品關稅水平均明顯高于中國。FTA的建立會使兩國農產品的貿易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產品的貿易品種和貿易數量也將會有所增加,貿易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其二,有利于擴大兩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隨著中國威海和韓國仁川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被寫入中韓FTA,中韓跨境電子商務正式開啟,中國首家中韓跨境電子商務平臺HT mall也已正式啟動,已有超過250多家韓國生產企業入駐,在進口國所發生的檢驗檢疫、通關、產品質量保證、售后服務等問題,均可以通過HT mall得到一站式解決。
其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解決貿易爭端機制,突破雙邊農產品貿易壁壘。中韓FTA將進一步加快雙方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韓國對我國部分農產品的貿易歧視,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有利于化解雙方的貿易爭端。中韓FTA的建立可使韓國農產品整體關稅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中韓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作用,雖然韓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尤其是設置靈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不會迅速減少,但從長期角度看,中韓FTA的建立仍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雙邊突破農產品的貿易壁壘,促進中韓農產品貿易進一步發展。
(2)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產生的負面效應。對中國而言,隨著中韓FTA的發展,對韓農產品出口占中國對外農產品出口的比例也會迅速增加,相應的中國農產品對韓國市場的依賴也會增加。特別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中韓FTA建立之前,當地農業就已經相當依賴韓國的進口,如今這種情況必然會進一步加重。一旦韓國市場有大的變化,必然對中國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產生重大影響。
對韓國而言,首先自貿區的建立在一定范圍沖擊韓國農業。根據《韓中FTA共同研究報告書》(2010)附錄的《韓中FTA民間共同研究報告書》的結果,簽訂韓中FTA之后,韓國的農業生產會減少14.2%~14.7%,以及韓國對中國的農產品進口額會增加106.8~107.9億美元。
其次,影響韓國糧食安全。由于在基礎農產品貿易方面,韓國幾乎是一個凈進口國,來自中國大量具有價格優勢的農產品會對韓國農業造成難以承受的沖擊,使依賴進口的韓國農業更加脆弱,直接影響韓國的糧食安全。最后是政治壓力。韓國農民在韓國政治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力量,如果中韓FTA對韓國農業造成強烈沖擊,韓國政府勢必介入,中韓農產品貿易完全自由化將受到影響。
3 促進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發展的策略
(1)合作建立技術信息庫,確立標準體系。中國與韓國農產品技術差異較大,為更好更快地推進中韓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減少貿易摩擦,應建立和完善中韓農業技術信息庫。憑借該信息庫交換農產品質量標準及農業技術信息,達成較為統一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同時針對兩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展開研究,促進農業市場化進程。
(2)農產品通關便捷化,積極發展海運物流。一方面,中韓兩國應當積極探索一站式通關作業模式實施路徑和具體工作方式,在對既有的農產品報關與通關作業方式進行深入探析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海關通關及檢驗檢疫工作的“一站式”作業模式。另一方面,隨著自貿區的開放,推進建立綜合物流園區,發展海運物流,使得中韓兩國的貿易流通更加方便快捷,同時發展海運物流還需要考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冷凍技術,讓新鮮的蔬菜,肉制品等相關農產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質運送到韓國市場。
(3)加強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建立協調共贏機制。由于中韓兩國在農產品的要素稟賦,市場和貿易結構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兩國應該加強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結合各自的比較優勢,取長補短,達到共贏。中韓兩國需定期召開農業部長會議協商解決農產品在貿易方面的問題。通過協商完善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法律,法規及制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評價標準,互相交換相關信息,建立預警機制,及時解決貿易中出現的質量等非關稅貿易問題,防止形成貿易摩擦,促進兩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
參考文獻:
[1]申海成.FTA背景下中國對韓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分析[J].中國物價,2014(12).
[2]孫冉.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的影響及思考——基于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J].中國經貿導刊,2015(23).
[3]焦知岳,張冬梅.中韓FTA實施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策略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15(06).
作者簡介:宋廣文(197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商務英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