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娟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微課以微小、精練和針對性強等特點迅速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本文介紹了微課在《機械基礎》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讓微課在《機械基礎》學科教學效果的提高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
關鍵詞:微課;機械基礎;應用與反思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253
隨著信息媒體的不斷進步,使課堂教學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微課程”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引發了一場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微課的主要特點是短小精練,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適應時間碎片化學習。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理論講授、研討問題都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保證教學的實施,同時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自主性不強、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形成了學生不愿學、教師難講,教學效果差的惡性循環。因此,采取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改變這種狀況為大勢所需。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將微課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也可作為學生預習、復習的素材,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
1 微課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優勢
1.1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中職生一般自控力不強,課堂易荒廢,玩手機或睡覺,再加上沒有升學壓力,學習沒有動力,不愿意學習。如在講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時,若加入契貝謝夫四足機器人的微視頻,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到動畫中。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分析其中四桿的相對運動,很容易讓學生了解知識點,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進行實時學習,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學生還可根據自己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不同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實現有針對性的自由控制、不斷鞏固提升的目的,這種學習方式獲得了學生的普遍關注,提高了學習效果。
1.2 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教學水平
微課程的出現和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下資源共享的地域和時間限制,教師可通過微課程來實現資源的交叉和共享。教師是微課開發的主體,開發微課可以幫助教師深度挖掘教材,整理資源,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微課的應用,實現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標,實現了資源共享的新模式。
2 結合機械基礎課堂教學,巧用微課
2.1 在開始環節中運用微課自主學習
在課前預習中讓學生通過簡短、有趣的微課先接觸新知識,形成一定的學習基礎,記錄自己的疑問,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與老師進行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以“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 這節內容為例,課前教師將錄制的《鉸鏈四桿機構有曲柄的條件》《急回特性》《傳力特性》視頻、相應的課件、動畫和導學案推送到云班課平臺。學生通過課前觀看微視頻及導學案的相關知識點,對本課將學習的抽象知識形成一定的概念。課堂中再看到鉸鏈四桿機構工作過程及相關特性時就不會感到陌生,分析其工作特性就變得順理成章。
2.2 利用微課釋疑解惑,突破重難點
中職生理論基礎較差,空間形象思維能力不夠,他們在學習復雜理論知識時,表現出很難理解,甚至想不通的情況。課程中有許多概念和原理都是較為抽象的,僅靠圖片的和老師講解,對于剛接觸機械的中職生來講,不易理解和掌握;甚至產生厭倦情緒。在四連桿機構的教學中,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很難理解,什么樣的運動為一整周轉動,什么是往復擺動,僅用圖片和講解很難表述。使用微課通過三維圖形顯示機構的結構,通過動態視頻演示相應的動畫,顯示工作原理,僅幾秒鐘,就能將難點展示給學生。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反復觀看、隨時暫停,強化知識的理解,突破學習的難點。再配以教師的講解和手手相傳的操作,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3 依靠微課,實現自我提升
適時總結可以促進知識內化,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課后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在校、在家,隨時隨地有側重點地觀看視頻,進行學習與鞏固。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QQ群、微信群、語音通信、視頻等方式交流信息、評價點評。針對《機械基礎》理論知識內容抽象的特點,制作便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微課,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梳理,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在頭腦中構建出整個課程的學習構架,并通過關鍵詞檢索微課,找到自己需要復習的知識,達到自我提升的效果。
3 微課在機械基礎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具體教學實踐表明,微課在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還需把握好以下幾點問題。
3.1 微課的制作要基于學情
中職生對解釋冗長的知識不感興趣, 因此微課對知識點分析必須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微課的視覺沖擊要強,動靜結合;講解通俗易懂,幽默生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3.2 微課的選題恰當典型
不是每一節課需要制作微課,但微課的選題是非常關鍵的。微課的選題應是適當的且有針對性的。選題應圍繞日常教學或學習中典型知識點,或是傳統教學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微課的有效性應以教材為依據,基于充分考慮學情的情況下選取的典型知識點。
3.3 組建微課制作團隊,不斷優化機械基礎微課資源體系
為提升微課教學的實效性,就需要組建微課制作團隊,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資源,從而形成穩定和可持續優化的微課資源系統。制作微課時,首先合理確定微課的選題,選取適合微課講授的重難點內容進行微課制作,解決傳統教學中不能解決的教學問題;其次以微課教學的適應性為依托,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制作更多符合課程和學生學習特點,易于操作實施的微課,不斷豐富資源庫,同時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鞏固學習。
微課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給《機械基礎》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教師不但要善于利用它解決教學中的難題,還要不斷創新 ;以精巧的設計,生動的講解,幽默的演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國家發展輸送更多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北京, 電化教育研究,2014(10).
[2]羅天蘭,王忠華.微課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綜述[J].軟件導刊,2014(07);90-93.
[3]胡鐵生,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