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暉
強化基礎 突出特色 確保重點 優化結構務實推進2017年海南文體工作
文|丁暉
2017年,全省文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省委六屆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以及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繼續以“深耕、高瞻、集聚、廣拓”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基礎、突出特色、確保重點、優化結構,促進文體事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七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基礎設施、基層隊伍、基本布局是文化體育發展的本源,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必須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持潛心深耕細作、夯實強化基礎。
健全基礎設施。一是要爭分奪秒加快國家南海博物館建設,千方百計推動省圖書館二期、省美術館、省音樂廳、省群藝館新館等重大文體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國家南海博物館建設當作當前一項重要政治性任務來完成,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時建成開館。二是要抓好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動完善市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及早謀劃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今年400個行政村文體活動室的建設和文化扶貧工作,將行政村文體活動室打造成體現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休閑旅游驛站,豐富海南全域旅游內容。進一步完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及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設施,盡快實現行政村健身設施全覆蓋。
培育基層隊伍。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和道德教育。“爭做行家里手”,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請進來”“走出去”有針對地性開展全省輪訓、培訓。二是要嚴抓作風建設。做好文體工作始終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不斷強化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管黨治黨邁上新臺階。充分運用和拓展巡視成果,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進一步密切與各市縣局、直屬單位的聯動,啟用電子公文交換系統,3月中旬正式開通,提高辦文效率。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著眼巡視整改成果的常態化運用,制定出臺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等內部管理規定。加強安全生產及消防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全省文體系統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重視基本布局。一是要提升頂層設計。制定并頒布實施《海南省“十三五”文化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海南省全民閱讀中長期規劃》等規劃,抓好整體布局、目標任務的頂層設計。結合實際,跟蹤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海南文體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省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海南省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等一批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扶持文化體育產業加快發展。二是形成文化遺產保護新格局。在“多規合一”框架下,編制好全省文物保護總體規劃,加強對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實施的組織、協調和督導。著力提升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水平,進一步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機制,推動文創產品研發。堅決強化文物執法督察和安全監管,集中開展“再督查”,督促落實整改措施。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繼續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途徑,鼓勵生產性保護。三是要筑牢競技體育基礎。突出抓好市縣業余體校的發展壯大和恢復重建,完善后備人才培養輸送體系,提高尖子運動員數量和質量。充分發揮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龍頭作用,全力備戰第十三屆全運會,力爭取得優異成績。
突出海南特色,是文化體育工作的主線。立足比較優勢,挖掘優勢資源,培育特色產業,應當成為全省文體工作的精義所在。
抓好特色文藝精品創作。圍繞迎接黨的十九大和建省三十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對接群眾文化需求,以實施總局“五個一”(即1本圖書、1部電影、1部電視劇、1部紀錄片、1部動畫片)精品工程為抓手,抓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穩步推進實施振興瓊劇工程,落實海南省“十三五”時期瓊劇傳承發展規劃綱要的目標任務,創作排演瓊劇《冼夫人》《金殿判婚記》等重點劇目。認真擬定惠民演出工作方案,采取發布節目清單、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等方式,與群眾密切互動,確保完成667場惠民演出。對“東西南北中廣場文藝會演”“群藝大舞臺”進行全面包裝宣傳推廣和升級改造。
培育壯大特色賽事品牌。進一步整合“三大賽事”及海南國際馬拉松賽等賽事資源,按照賽事要素國際化、組織形態國際化、表現形式國際化的要求,大力提升賽事國際影響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強化與直播媒體的合作,更多宣傳推廣自主品牌原創賽事IP。積極引入―批國際一流體育賽事和活動,爭取地級市和有條件的市縣有一個以上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依托海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氣候條件,發揮龍舟、潛水、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沖浪等水上運動項目優勢,謀劃實施海南水上運動季系列活動,打造以海口、三亞、陵水、萬寧等地為中心的中國全民水上運動核心區域。進一步創新全民健身運動會辦賽思路和模式,增加更多比賽項目,豐富比賽形式,讓更多群眾參與互動,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中去。
加快特色文體旅融合發展。發揮海南熱帶氣候、海洋大省等資源優勢和國際旅游島、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加快文化體育旅游項目建設,挖掘文化體育消費能力。規劃特色鮮明的健身休閑產業,重點發展水上運動、騎行、汽車露營、越野、高爾夫等項目,通過政府投入、市場運作等方式建設一批公共體育設施,扶持壯大一批市場主體,帶動引領發展健身休閑產業。鞏固提升三亞千古情、觀瀾湖馮小剛電影公社等文化旅游景區品牌質量。開展創建特色農家書屋活動,推動農家書屋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積極促進特色文化交流。我省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是國家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橋頭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優勢。我們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要出訪、重大經貿洽談、友好省州交流等重大外事活動,策劃實施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籌備實施2017博鰲亞洲論壇相關文化活動,用好論壇資源,謀劃對接、爭取促成重大項目與重要合作。要借力文化部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外交流品牌、陣地和載體,聚焦中國文化推廣、海南旅游客源地推廣,實施與巴黎、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部省對口年度合作。加強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推動瓊劇、黎苗歌舞赴港澳臺演出。注重文商聯動、以文促商,支持對外文化貿易企業創業創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和眾創空間試點。
抓主要矛盾,就是突出工作重點,分清工作主次和輕重緩急。在做好一般工作的同時,凝心聚力,確保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講,選擇重點就是選擇未來。
加快推進先行區建設。澄邁、保亭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已順利完成。要全面推廣試點經驗,以在全省有效落實先行區建設作為文體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以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節目覆蓋為契機,加快貧困市縣電視收視終端的維修維護和地面數字電視補點站建設,確保323個貧困村、11萬戶貧困人口廣播電視節目信號全覆蓋。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要強化國家指導標準和海南實施標準統籌執行,實施“公共文體服務提質增效工程”,精準配置增量資源,優化項目實施,提升服務效能。積極推廣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經驗,探索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打造海南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
有效擴大三沙衛視覆蓋。三沙衛視對宣傳我國南海建設、宣示我國南海主權、增強觀眾海洋意識意義重大。要堅決落實省領導指示精神,加快推進三沙衛視信號上中星6A和中星9號衛星,力爭2017年在京津滬渝和國內重點沿海城市落地覆蓋,2018年在國內中部省份實現落地覆蓋,將三沙衛視打造成海南對外宣傳新名片。
精心塑造論壇品牌。在海口定期定址舉辦“中國電影投資高峰論壇”,助推海口打造中國影視產業集聚區。爭取中國游戲產業年會永久落戶海南,吸引更多優質動漫企業進駐中國游戲數碼港,打造中國動漫游戲產業高地。依托國家南海博物館,舉辦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論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和《更路簿》保護、宣揚國家主權的重要平臺。相關市縣、部門和單位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籌備工作,確保論壇如期順利舉行。
突出抓好省市協同共建。全面實施《海南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重點支持文昌等傳統體育之鄉建設全民健身與傳統體育項目密切融合、特色突出的示范區,支持陵水等旅游資源優勢明顯的市縣建設全民健身體育休閑與旅游、游客融合互動的示范區。與三亞市密切對接,加快推進瓊劇會館建設。著眼培育旅游試點,積極籌劃引進國際性音樂節、電影節、兒童藝術節。推動五源河文體中心加快建設。支持三亞創建“東亞文化之都”,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與共享等方式,擴大三亞國際知名度。
創新推進實體書店“四進”。制定出臺我省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實施意見,以專項資金為杠桿,撬動社會資金積極參與,以知名醫院、酒店、高校和鄉鎮為重點,推進實體書店進醫院、進旅游酒店、進學校、進農村,基本建成100個農村發行網點。繼續培育“海南書香節”等閱讀活動品牌,組織開展“最美書店”“最美圖書館”評選活動。
文體工作的質量和效益集中體現在結構優化、資源最佳配置上。要順應潮流,認真研究和籌劃地區結構、組織結構、供給側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為發展和增長提供空間,培育帶動力量。同時,注重促進橫向與縱向的銜接協調,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吻合,與基層的實際相符合。
進一步優化文體產業空間布局。發揮中心城市的示范效應和輻射功能,結合各市縣的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基礎及區域特色,構建“兩圈兩翼一區多點”產業空間布局,優化提升南北兩圈,強化加速東西兩翼,培育保育中部一區(生態核心區)發展,推進多點特色發展,逐步形成空間均衡、重點突出、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文化體育產業總體布局。
大力引進平臺型品牌企業。抓好阿里文娛集團和愛奇藝的產業鏈積聚,以海口文化產業園為中心,輻射全島,打造中國新興影視產業集聚區。以生態軟件園中國游戲數碼港和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為中心,形成游戲和智力運動產業集聚。利用阿里體育所擁有的品牌及資源優勢,為海南引入系列國際賽事和品牌活動。依托國家南海博物館,打造瓊海文創產業基地。通過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形成全產業鏈發展,全力爭取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影視園區落戶,爭取再引進三到五家知名平臺企業落戶海南,迅速做實做大產業園區。
優化國際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產業園區+政務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通信平臺+政務服務”“信息平臺+政務服務”等工作。著力構建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優質舒適的服務環境,規范有效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同時,也要把“誠信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省信用信息平臺,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探索對新業態的有效監管模式。加強文化體育產業統計工作,為文體產業聚集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拓展招商引資渠道。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加強龍頭企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吸引龍頭企業。特別要與海口、三亞、澄邁加強溝通協調,建立無縫對接機制,為企業解決問題、提供幫助。繼續做好(深圳)文博會、書博會、體博會等全國會展參展組織工作。拓寬投融資渠道,堅決清理掉各類對文體行業社會投資的歧視性規定和差別化條款,堅決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文體產業。再引進3-5支基金,充分發揮杠桿和引領作用,打通助推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金融通道。
(作者系省文體廳黨組書記、廳長)
本文責編/蔡萌 郵箱/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