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波 汪國軍
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長春市凈月高新開發區空間特色塑造淺析
田文波 汪國軍
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城市空間特色是城市規劃工作者近年來一直關注的主要問題,如何保持城市固有特色使其在城市高速發展中不失去“自我”,在適應環境中獲得“升華”是我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以長春市凈月高新開發區為例,通過對其客觀的評價與分析,提出相應的城市空間特色塑造的方法與策略。
空間特色;生態;歷史文化;現代化
城市人類生活的載體,城市空間特色是城市文化發展和城市內涵的重要體現,是關系到國家,民族興旺內在動力的主要問題。積極塑造城市空間特色是完善功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延續城市文脈與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座城市由于地理、自然條件的不同社會經濟和歷史人文的影響形成了彼此間的差異,這些差異這通過物質形象和社會活動這兩種不同的方式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因此有些城市當你提起它時,總是被津津樂道,如水城威尼斯、旅游城市夏威夷等等,有些城市卻始終被人遺忘。所以城市空間特色就是指一座城市明顯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空間個性特征。而空間特色的塑造在于挖掘城市的特色而非創造城市特色。
(1)生態資源豐富。凈月高新開發區地處大黑山余脈,擁有大面積的森林覆蓋面積,區內更是有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新立城水庫(長春市水源地),伊通河南段等大面積的水域,堪稱長春市的綠肺。
(2)歷史悠久。凈月高新開發區早在偽滿時期就被作為長春的水源地,被偽滿政府加以保護利用,區內有嘉慶五年設置的長春廳遺址,以及偽滿皇宮博物院等等一大批歷史文物古跡。
(3)文博特色鮮明。凈月高新開發區內擁有大批國家高等院校,如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等,更兼有長春市農博園,長影世紀城等文化旅游景點。
(1)生態資源的保護缺乏力度。凈月潭森林公園的植被主要是以人工種植為主抵御害蟲侵襲的能力不足,水中缺少植物,水體流動性不好,水質惡化嚴重。伊通河,新立城水庫水源涵養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資源進行開墾的情況。(2)高等院校沒有形成集中緊密的聯系。雖然凈月區擁有大批高等院校,但這些高等院校分布較為分散,沒有形成集中的大學園區。在各個院校之間也沒形成一條完整的交通體系。(3)歷史文化內涵顯現不足。區內的歷史文物保護力度不足,長春廳遺址近年來被破壞嚴重。眾多的文物古跡因為缺乏相應的宣傳力度導致其顯為人知,更被包圍在鋼筋混凝土建筑之中,失去了偽滿建筑的特點(4)土地利用率低下。城區布局分散導致大片留白,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大部分建筑質量較差。
從凈月高新開發區宏觀城市總體結構,中觀城市地段,微觀城市街區三個層而構建城市空間特色體系。
從總體結構上劃分“山水特色、文博特色、學府特色、文化遺產特色”四個城市空間特色片區,針對各城市空間特色片區制定對應的空間引導策略,強化城市地域和文化特色。凸顯出凈月區生態、旅游、文化建設的空間特色,并養重建設伊通河兩岸的景觀廊道,保證城市沿河開放空間的公共性和步行系統的連續性,形成河岸型城市特色景觀。
在中觀層而上,保證好凈月潭森林覆蓋率,并加強新立城水庫水源涵養保護。將片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使城市布局規劃合理;高等學府通過系統的道路規劃和商業網絡精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開放型的大學園區。
4.2.1 凈月潭生態旅游景區空間特色塑造
凈月潭景區應依托林、水、雪等資源,結合地形條件與土地資源結構,形成生態觀光、生態療養和冰雪娛樂三大特色。首先,生態觀光區即北溫帶國際人工園林,突出大自然的活力與生命力,強調了園林的娛樂性和知趣性。其次,生態療養即多功能休閑療養生態園,主要突出森林的療養性,健身性,和愉悅性。最后,冰雪娛樂即凈月潭滑雪游樂場,突出凈月潭休閑性,健身性,競賽性。
4.2.2 新立城水源涵養保護
首先,對新立城水庫進行分級分區保護,劃定不同的保護區進行分級分區保護。其次,在水域周圍按照國家規范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從而解決化肥農藥等污染問題,并且禁止在湖面上進行劃船游覽等項目。最后,建立適當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一定的生態補償資金用以解決環境保護任務較重的新湖鎮進行適度的政策調整,以此來尋求保護區北部經濟資本和南部生態資本的平衡互動,以最有效的途徑實現保護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利益平衡。
4.2.3 城區建設
首先,完善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居住與生態相結合,以求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態網絡,另外居住用地應該集中布置避免分散,便于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其次,整合大學城區域完善其特色中心,將區內各大高等院校通過商業網絡緊密的聯系起來,以解決區域商業設施匱乏而且分布不均勻的現狀。發展商務貿易、體閑娛樂、文化教育等服務設施,逐步建設成為集各種功能于一體的、環境優美的文化休閑特色空間。最后,完善對區域內歷史文物單位的保護措施,以長影世紀城和長春市農博園為文化地標,形成南北兩個文化圈層,提高城市其文化內涵,增加城市的知名度。

圖3-1 公共活動體系

圖3-2 景觀地標體系
在微觀層面上,建立多條景觀廊道形成特色的廊道互動體系,增強景觀地標的可識別性,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建立相應的公共活動場所,通過城市慢行系統緊密的將其聯系起來。(見圖3-1、圖3-2所示)
4.3.1 景觀廊道
特色廊道主要包括特色街道空間和特色濱水空間。凈月區的長春農博園、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長影世紀城等景點主要都分布在輕軌三號線沿途,因此結合輕軌三號線形成“三點一線”特色的景觀體系,既要考慮“景”的品質,還要考慮“觀”的可達性和層次性,形成一條獨具特色的景觀廊道,使“景”和“觀”能良好的互動。另外要加強對伊通河南段的改造,因地制宜,沿河建設濕地公園、公共活動廣場等景觀節點,與伊通河北段相結合形成沿河風光帶。
4.3.2 景觀地標
城市空間特色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城市的可識別性,地標景觀是可識別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地標不僅僅是高層建筑,還包括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性建筑,這些地標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凈月區的景觀地標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歷史文化建筑,一種為旅游景點建筑,例如凈月潭塔樓。
4.3.3 公共活動場所
強化以大學城為主的商業街區,形成“三縱三橫”的街區軸線。在生態大街,新城大街,福祉大路構建快速公交體系,與輕軌三號線,四號線結合形成一個快速交通流線。在南環城路——博學路,飛虹路——博會路,凈月大街建立慢行系統,串聯起區域內各內公共活動空間,形成生態自然與城市良好的結合形態。
在當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能單單追求城市的規模和數量,更要從美學的角度對城市空間進行塑造,文章通過對凈月高興開發區的分析,發現其城市空間特色塑造所存在的優勢,以及問題。從宏觀、中觀、微觀對凈月高新開發區城市文明發展與文化傳承,空間特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進行系統的規劃,并加強對城市空間特色的研究和規劃引導,積極推動凈月高新開發區城市特色空間的規劃建設。
[1]楊俊宴,胡聽宇.城市空間特色規劃的途徑與方法[J].城市規劃,2013.
[2]孫桂娟.凈月潭旅游經濟開發區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吉林大學,2006.
[3]周志菲,李昊.城市文化傳承與復興的內動力[J].中國城市規劃論年會文集,2010.
[4]徐忠偉.凈月區環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發展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0.
田文波(1976~),男,吉林省洮南市人,吉林建筑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城鎮規劃設計
汪國軍(1990~),男,河南信陽人,吉林建筑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城鄉規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