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陳松
【摘 要】本文探討了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方法,如開設選修課、提前下發任務書、注重觀摩教學、引入案例教學、增加建筑模型制作環節、增加教師的工程設計經驗,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思維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0 引言
房屋建筑學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工程結構、工程識圖等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該門課程知識點多、概念雜,且無一定的邏輯性,學生往往感覺該課程很難,只能死記硬背知識點,而并不能真正理解或運用相關知識。《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繼《房屋建筑學》之后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訓練課程, 是培養學生掌握建筑構造、建筑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的重要環節,可以使學生熟練運用相關建筑設計規范、標準圖集并具有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
1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的教學現狀
筆者結合本校歷年的教學經驗,發現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環節大多流于形式,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動手能力并沒有得到大的提高,主要存在這樣一些問題:①時間太緊,繪圖深度不夠、圖面質量差,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②設計題目單一、學生興趣不濃;③學生知識儲備匱乏,設計不合理。
2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歷年的教學經驗,對課程設計環節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措施。
2.1 開設選修課,提高學生的建筑鑒賞能力
對大部分工程造價學生來說,建筑背景知識及建筑藝術知識儲備太少,更缺乏建筑鑒賞能力,僅僅學習了房屋建筑學理論知識就要求學生進行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這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學生也只能應付了事。筆者認為應在大一階段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如“世界著名建筑欣賞”,“建筑史”,“建筑概論”等等[1]。對文化背景、建筑發展、建筑流派及建筑風格等進行分析,以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建筑素養,從中學習和借鑒相關的建筑設計手法,進而在后期的設計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2]。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調查、研究家鄉或身邊的建筑,分析其風格、特色,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探討分享,通過課堂互動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并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提前下發課程設計任務書,拉長設計時間,克服時間緊的困難
我校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安排在學期末,一周時間,學生要收集資料、方案設計、繪制圖紙,同時學期末還要準備期末考試,時間非常緊張,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設計水平,甚至有些同學應付了事,消極對待。為克服時間緊張的困難,筆者將課程設計分解成三個階段[3]:
第一階段,下發任務書。在完成房屋建筑學課程建筑設計部分的教學內容之后便下發任務書,大約安排在第六周,同時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設計資料,組織學生參觀學校教學樓、圖書館等相關建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4]。
第二階段,初步設計階段。下發任務書之后,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開始進行初步設計,完成建筑物平、立、剖的初步設計圖,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并進行必要的修改。此階段大約安排在第七周至第十五周。
第三階段,施工圖繪制階段。時間為第十六、十七周,學生根據前期的初步設計繪制建筑施工圖。有兩周的繪圖時間,從而避免出現以往繪圖深度不夠、圖面質量差的問題。
2.3 注重觀摩教學,提高設計質量。
根據以往學生提交的圖紙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理解建筑的空間關系,主要體現在樓梯平面圖與剖面圖的空間位置關系沒對應,被剖切的構件和被看見的構件也沒有表達清楚。另外,學生的圖紙還存在設計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現象,經常有同學設計的住宅樓的臥室面積二十多平米、客廳面積三十平米左右,這樣設計的房間既浪費面積又不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房間的開間、進深不符合模數;走廊的寬度過寬或太窄…… 在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情況之下,學生很容易出現以上各種各樣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筆者認為進行實踐教學是必要的,組織學生觀摩相關建筑,在觀摩的時候要克服走馬觀花的問題,帶著問題觀摩。例如學生容易出現設計的房間面積過大或過小的問題,那么在觀摩的時候就應帶上卷尺,讓學生自己測量房間的開間、進深并計算房間面積,讓學生對建筑尺寸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再例如學生對樓梯的設計感到困惑,在觀摩樓梯的時候應讓學生做好筆記甚至錄下現場的講解視頻以便后期翻看。只有結合實踐教學,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后期才能設計出合理的建筑方案。
2.4 引入案例教學,幫助學生解決開頭難的問題
由于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工程造價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的第一次設計工作,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找不著頭緒。傳統的授課老師大多只是把任務及要求布置給學生,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設計經驗,知識儲備有限,很難著手設計。筆者認為應給學生列舉相關的工程實例,給學生幾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圖紙,既要有正面案例又要有反面案例,通過正反案例對比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仔細為學生剖析案例的風格特色、相關構造做法、平面、立面、剖面的設計手法,并應著重講解樓梯部分的設計,分析案例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遵守了相關規范標準要求,不足的地方是否有改進的可能。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學生受到啟發,找到靈感,并且在設計的時候可以與良好的案例進行比較,以便評估自己設計的方案是否合理。
2.5 增加建筑模型制作環節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具有復雜性、綜合性的特點,許多同學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建筑的空間位置關系在圖紙上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建筑模型制作,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建筑的空間感以便在繪制施工圖的時候能夠準確地表達平、立、剖面圖的位置關系。此外,模型制作過程還可以給枯燥的課程設計帶來一絲趣味,學生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即學到了知識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
2.6 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工程設計經驗
工程造價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專業教師應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工程經驗,“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教師自己只有學識淵博,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將復雜且抽象的理論知識講得透徹,講得接地氣,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由于我校工程造價專業的任課教師大多是研究生畢業之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乏一定的工程設計經驗,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筆者認為,指導教師應利用業余時間以及寒暑假到相關設計院從事一定的設計工作,徹底掌握方案設計至施工圖設計的整個流程,提高自身的工程素養[5]。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的建筑設計水平,改變當前課程設計停于形式、質量不高的局面。
3 結束語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是工程造價專業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的第一個課程設計,是緊隨房屋建筑學課程之后的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其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每一位指導教師思考與探索。指導教師只有不斷探索與實踐,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抓好每個教學工作環節,才能很好地指導課程設計進而培養學生的建筑設計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造力,才能為企業、社會輸送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啟建.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06,18(3):143-145.
[2]安巧霞,孫三民.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導刊,2016,(33):109-110.
[3]管弦.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改革的思考[J].學園,2015,(27):67-68.
[4]王新建,鄭慧慧,吳曉楠.應用型本科院校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8):215-216.
[5]陳德平.整體論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06):155-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