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玲 吳麗萍 胡長玉
【摘 要】發酵工程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既注重理論,又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關。尤其作為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教學環節既注重理論又能夠充分實現學生動手實踐,充分發揮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優勢是本門課程教學的關鍵。通過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掌握發酵相關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地方應用型高校與地方各類食品相關企業建立的校地合作關系,以課程實習、課程實踐等方式,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利用產學研相關平臺,熟悉發酵相關的工藝過程及操作流程等實際問題,鍛煉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效提高本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發酵工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地方應用型院校
【Abstract】As a main core cours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has closely connection wi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Especially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cademy, how to both value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on practical ability are seen as the key to achieve the superiority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cadem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es. Firstly according to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their theoretical fundamentals, based on which, using the already establishe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and food-related enterprises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technical flow and operational?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solutions using various approaches. By doing which ca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periority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cademy, and helped in improving both teaching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putting forth effort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academy
0 引言
發酵工程是生物相關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等)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較為緊密,涵蓋的專業知識較為廣泛,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發酵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涉及多學科,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還需掌握發酵工程原理以及發酵工藝流程、優化控制、中試放大等,熟悉發酵工程相關的設備、實踐應用中常見問題[1]。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充分理解發酵工程的微生物學原理,掌握發酵相關的各類菌株篩選、馴化與培育、不同類型菌株(厭氧型、好氧型)發酵工藝的控制與優化,并能夠通過各類實驗、實踐熟悉發酵設備、產品的生產過程等,即既需重視理論教學,又要重點把握實踐教學是本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2-3]。因此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課程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緊密性。
在當前國家鼓勵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體。地方應用型高校具有自身先天優勢,具備各級實驗、實訓平臺,例如校級實驗室、實訓中心、以及與地方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的校企、校地產學研平臺。發酵工程課程的教學能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各類實習、實踐基地。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充分應用到實踐操作中,這些優勢條件都能夠為教學質量地提高提供堅實保障。
1 理論教學
1.1 教學內容
當前科學技術革新的速度較快,課程選擇的參考書多數情況下在知識的傳遞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教學上不能一味只關注書上的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吸取發酵相關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新方法、新技術等),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新知識貫穿進去,豐富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在課程開始前鼓勵學生預先學習授課內容。教師應在教學活動前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主動查詢與該部分內容相關的新知識,在教學活動中設置相關的資料分享、討論環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課程考核中可以將此部分作為平時成績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進行考評。
1.2 教學方法革新
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遞與獲取更快,如何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涉及理論的教學活動通常較為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學習的動機多數情況下不太理想,玩手機現象比較普遍。單純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已經無法實現課堂教學秩序把控。如何把手機應用到教學活動中是很多課程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傳統的互動、討論等方法外,還可引入互聯網資源,例如,通過使用比較成熟的手機app軟件,如藍墨云班課等。建立本門課程教學的知識章節體系以及教學活動監管體系,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通過知識點回顧、在線答題、限時搶答等多種方式,全體學生都必須同時參與,將課程教學與手機應用無縫銜接,從而將學生從手機上網玩游戲、娛樂等過程轉移到應用手機進行課程學習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也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極大提升。
2 實踐教學
發酵工程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理論知識的形象化體現。結合課程理論與工程應用,關注課程的重點內容,例如菌種的篩選與培養(培養體系的條件設置)、不同類型菌株(厭氧型、好氧型)發酵工藝的控制與優化等,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作為地方應用型建設高校,可以依托學校具有優勢的各級平臺與資源(微生物學實驗室、校級實訓中心發酵生產線、校企產學研合作平臺、各類發酵相關的企業生產線等)。通過教學實驗、小試、中試到工廠實際流水線參觀、實習等過程、依托教師課題與學生組建的興趣小組、邀請具有各類發酵產品實際生產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開展相關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地方應用型高校的資源優勢,校地合作相關企業,真正開展實用教學實習。在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發酵工程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常見問題的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發酵生產過程中實踐操作的動手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與應對能力,從而實現本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素養的提升,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任曉莉,趙潤柱,梁保紅.發酵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1.38(1):127-130.
[2]陳葉福,肖冬光,陳寧,等.對發酵工程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0(2):64-65.
[3]明紅,劉涌濤,聶國興,等.發酵工程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61-7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