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紅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有所創新,可是許多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尷尬。通過選取幾個常見的教學現象談一些見解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數學課堂;對策;小組合作;深層探究;傾聽
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聽,我們的孩子在辯論爭鳴;看,我們的學生正在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頓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時不時傳來學生語驚四座的回答。但是小學數學課堂也出現了很多尷尬,我們看到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熱鬧的同時,也應看到學生的放縱……
一、小組合作學習要從形式走向實質
[現象]在教授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二)”時,我導入新課后,馬上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通過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圓的對稱軸。我很快就發現有些學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沒有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分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學生也喜歡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能夠有效地交流,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效的。其次,教師要在自己“教”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要適時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學生偏離學習的主題。
[對策]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對于課堂的一些情況要有預見性:有些知識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有些知識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營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前給學生充足的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學生要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進行小組合作學習;(2)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增強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教師有意識地強化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使小組形成“互動、互助、互進”的局面。
二、探究要深層次的
[現象]教師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這時候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回答,但是大多數學生是看著黑板說學會了“板書”的知識,有些教師這時候也一味地肯定。
[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意味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很好地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學生的差異性注定會出現不同層次、不同角度認知,這時候教師如果不進行點撥,很多時候下一個環節的教學幾乎又回到了原點,忽視了學生已經獲得的數學信息。
[對策]要解決上述的數學問題,我覺得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做到如下幾點:(1)“眼”中有學生。教師要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意識,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讓學生聽有所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成為師生傳遞知識、溝通情感的場所。(2)教學要有的放矢。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3)心中有課本。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對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了然于胸。
三、交流的時候要學會傾聽
[現象]我在教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三角形的面積”時說:“你們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他們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學生踴躍發言,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學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當老師說:“××,你說!”其他沒有叫到的同學依然舉著雙手,有些按耐不住直接喊著長方形面積=長×寬,此時此刻全班沸騰……
[分析]學習數學應該是愉悅的,學生要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現自我。每個學生學習數學也存在個性差異,這時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傾聽他人的想法,進而達到尊重他人,取長補短的目的。但是如果老師過于追求課堂的熱鬧,而忘記引導學生去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么高效課堂也無從談起。
[對策]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傾聽,傾聽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到虛心、用心、耐心和細心。虛心就是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能夠虛心接受并且能及時修正自己的觀點;用心就是在聽取別人意見的時候不盲目接受別人的意見,做到有選擇地接受;耐心就是發現對方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一定讓對方把話說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細心就是要認真聽、聽完整老師或同學的發言。課堂上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更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讓學生更多地思考。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感受和無窮的體驗。我們在辛勤付出的時候,積累著實踐探索帶來的喜悅。
參考文獻:
童子雙,周佩青,錢麗華.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與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臺出版社,2008-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