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瀟
摘 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夠銜接新舊知識,說明目的,滲透動機,創造氛圍。問題導入、故事導入、音樂導入、圖畫導入、名言警句導入、實驗導入、直接導入、謎語導入等都是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
關鍵詞:語文;導語;方法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導語,對于提高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問題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促進學生不斷思考的重要力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師應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促其積極思考,探究問題,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例如在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你們平常見過的橋是什么樣子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座橋呢?”這個問題與文章內容聯系緊密,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閱讀課文,尋求答案。
二、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故事是小學生的第一大需要。”故事導入既滿足了學生的聽講需要,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學《拔苗助長》一課時,老帥可以這樣導入:“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故事是這樣的:宋國有個農夫,他總是嫌自己的莊稼長得太慢了,他心想: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他們長得更高些呢?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顆一顆地往上拔,等他把大片的禾苗拔完他已經精疲力盡了……兒子卻著急地跑了出去。你們想知道禾苗到底長高了沒有呢?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在這樣的情景下開展教學活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可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三、音樂導入法,有效調節學生的情緒
音樂是最能觸動人心靈的藝術。音樂導入能啟迪智慧,觸動心靈,陶冶情操,緩解情緒。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教師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讓學生仔細聆聽歌曲中都講到了春天的哪些變化?結合實際談談他們在春天里的發現,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和教師一起去《找春天》。
四、影視導入,提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體教學一個很顯著的特征是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靈動性,能夠通過圖片、動畫、聲音、文字等多種手段傳達豐富生動的內容,形象感極強,能夠降低小學生的認知難度。在教學《美麗的大興安嶺》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大興安嶺的地圖,讓學生欣賞大興安嶺不同季節的景色,使學生獲得強烈的視覺感受,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這樣,大興安嶺的美麗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學生對大興安嶺四季的特點有了初步真切的了解,學習文章時自然會很輕松,而且對文章的有關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見解。
五、名言警句導入,發展學生的思維認識
名言警句是思想和藝術的結晶。可以利用名言警句導入新課,啟迪學生思考,發展學生認知。例如在學習《晨讀》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一句名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讓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有關周恩來刻苦讀書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周恩來奮發學習的精神,從而導入新課《晨讀》。
六、實驗導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一些發展、開拓學生思維能力的課文,特別是一些有小實驗的課文,老師可以通過實驗導入,引導學生再對課文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到別人思考問題的方法,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時,老師可以請同學們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在同學們完成圖畫后,老師說:“今天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畫出更多的駱駝的?你的想法和他的一樣嗎?”這樣的導語能引導學生改變思維方式,開拓思維能力。
七、直接導入,簡單明了易于接受
直接導入法就是將文章的時代背景、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及具體事例,直接介紹給學生聽。這樣做開闊了視野,縮短了學生與陌生人物的情感和時代的距離,讓學生從人物或事件的介紹中獲得相應的感情體驗。在教學《梅蘭芳學藝》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導入:“小朋友,你們聽過京劇嗎?京劇是我們的國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談京劇肯定要說到一個人——梅蘭芳先生,他是第一個把中國的京劇帶到國外去演出的藝術家,他可了不起了!可是,梅蘭芳這樣一個京劇大師,在剛開始學藝時老師卻說他不是學京劇的料子。(孩子很吃驚,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下面我們就打開書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嗎?”這樣孩子們對教學課文便欣然接受了,并以很高的熱情投入學習中。
八、謎語導入,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
根據學生最喜歡猜謎語這一特點,可以針對課文的課題、內容,采用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新課。在教學《烏鴉喝水》時,老師給大家出個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學生紛紛猜測,得出答案:烏鴉。老師接著說:“烏鴉不但懂得愛媽媽,還很聰明能干。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烏鴉愛動腦筋的故事。”這樣,能快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上來。
導入是一門藝術,教師要積極研究,認真設計。通過多樣化的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深化認識,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