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語文是學校必設的學科之一,其學習能力的高低,對學生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注重讀寫結合,以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有較大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應用
小學語文中的讀寫是閱讀、寫作,把二者結合可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現在,很多教師對讀寫結合的認識仍較為片面,用單獨的課時授課,如此,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很難得到提升,故要求教師對讀寫結合有全面認識,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是授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個人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養,豐富教學經驗,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提升方式包括以下兩點:
首先,學校應組織教師調研,學習其他地區的教學方式,讓其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同時,校內也會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注重讀寫結合的應用,積極引導學生。其次,教師自身應不斷完善,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吸納新的教學理念,用讀寫結合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
興趣是“引導者”,只有一個人產生興趣,才會不斷探索、挖掘,因此,教師應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主動參與學習,產生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在正式授課前用問題引導學生,讓其對教學內容產生疑問,進而開始探究。比如,教師講解《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時,首先提出問題,你們都喜歡哪些小動物?幾名學生回答后,順勢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播放螞蟻、蜻蜓、螢火蟲等動物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再次提出問題,這三個動物有哪些聯系,讓學生產生疑問,之后開始講解《夏夜之美》。如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始終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課堂上,理解文章。課文講解結束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你們認為課文描繪的夏夜美嗎?可不可以把你印象中的夏夜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學生寫出一篇關于夏夜的文章,沒有格式與字數的限制。教師批改作文時,需從中找到學生思維的獨特之處,給學生以鼓勵,增強其自信心,讓其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
小學語文除了教學生基本的知識外,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并不斷拓展,豐富其想象力。比如,教師講解《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需用語言引導學生,讓其深度挖掘文章內容,了解文章表達了哪些情感,由此展開想象,并選擇課文中的一個情節,把自己的想象用文字記錄下來。如此,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讓其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以提供的文字為基礎進行聯想。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把日常的想法與讀到的好詞好句記錄在本子上,為寫作練習積累優美的詞、句,向外拓展自己的思維。
四、指導學生正確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如果學生的閱讀量較少,寫作時可能會遇到無詞可用的情況,缺少寫作素材。所以,寫作素材的積累,可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把握文章主題,但前提是,學生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由教師指導,引導學生賞析課文,并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比如,教師講解《秋天的雨》時,預先根據內容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會把秋天的雨比作鑰匙和多彩的顏料?有甜味、香味?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此,學生會在文章中帶入問題,提高了閱讀效率,并在閱讀中發現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受到語言表達的樂趣,而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了解不同文章的寫作手法,遇到一個題目后,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思路,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參與讀寫練習
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教師授課時需讓學生發現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在上面標出,理解語句。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為例,教師會先示范,把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圈出來,隨后,要求學生按照這種方式在文中畫出語句與詞匯,并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隨后,教師讓幾名學生站起來依次朗讀自己畫出的語句,并說出自己的理解,由此,可讓學生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主動參與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通過這一方式,會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不斷挖掘潛力,得到全面發展。
教師也可以小組的方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教師會讓學生用小組閱讀的方式閱讀《生命,生命》,通過整個小組的閱讀,營造合作的氛圍,做到深層次理解文章,主動參與讀寫訓練。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對學生有重要影響,有利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調整教學的重心,注重讀寫結合,即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維,并讓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參與讀寫練習,提高閱讀水平與寫作水平,形成邏輯思維。
參考文獻:
[1]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2):170.
[2]謝曉琴.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的結合與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