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桂
摘 要:隨著小學課程的不斷改革,高效教學宗旨的不斷推進,尤其是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越發重視高效的教學行為。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較低,甚至存在無效課堂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數學課程的正常教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行為;高效課堂
研究小學數學高效的課堂教學行為,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改進,以活躍生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培養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行為的意義
高效的課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數學課程的內容,同時又能夠使傳統數學教學課程中呆板的教學模式得到優化。高效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常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在班內設立學習小組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的空間,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點。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課堂模塊繁雜
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設定了過多問題,將學生學習的重心放在小組學習上,往往花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不能使課程內容得到詳細講解,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學習該課程的知識和鞏固數學知識以及加強對重點知識的記憶,最終導致數學課堂效率的低下。如果教師在一堂課內設置過多的教學情境,融入過多教學環節,而每個環節又無法讓課程內容很好地銜接起來,就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目不暇接,無法有效地吸收該課程的知識。
(二)授課內容因循守舊
由于當下時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很多教師都通過網絡查詢來獲取新的教學手段。但問題在于,部分教師沒有經過充分思考,沒有將自身的教學特點和班級教學需求融入其中,這就導致學生沒有足夠大的學習空間,制約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三)師生之間沒有足夠的交流和溝通
雖然部分小學數學課堂開展了小組課堂活動,并且使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但學生往往在小組討論中就只是對問題進行討論,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對于問題本身進行深入思考。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指導性,就不能達到正確的引導,無法掌握課堂氛圍。教師和學生之間不能夠進行有效交流,教師對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也不能充分了解,不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也形不成有效幫助。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措施
(一)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與設計
一節課只有40分鐘的課堂時間,教師必須要充分合理地運用,所以要科學正確地設計課程單元。一方面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對課程內容進行復習和學習;另一方面要帶動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加強其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確保學生不會因為教學環節過多而無法保持注意力,也不會因為單一的課程內容造成學生對新知識接受感到吃力。
具體方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環節的轉換時,在每個環節的轉換過程中留給學生幾分鐘來復習和進行預習,這樣能夠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吸收和掌握知識,一般一節課的教學模塊在3~6個之間。
(二)對課堂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創新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思維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動畫短片、學習視頻給學生演示課程,這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程知識,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正確合理地在課堂上安排小組活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扇形統計圖,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對此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習中,教師可以抓住機會,給學生講解數學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課程教學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必須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掌握每個學生的個體特征,包括其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等。
教師可以在中考或者期末考試后,對于學生的錯誤題目進行統計,然后將數學題目在數學課上與學生一起進行研究和討論。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關注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教學現狀做出相應的改善策略,針對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師要注重對課堂內容的有效整合與設計,對課堂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創新,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今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忠勝.探究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的高效率教學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90.
[2]蔣昌圣.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學周刊,2015(25):108-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