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平+李榕秋
摘 要:小學教育中,數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思維能力,提升自己的計算素質,為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知識,在多個方面拓展自身的思考能力。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應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應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作業的布置具有很大影響,以往的作業布置方法是在每一堂課程結束后,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而前置性作業的實施,則是按照逆向思維的方法來布置,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將作業完成,甚至是提前根據作業來預習課程,這樣在學習的效率上可以得到充分的提升。
一、前置性作業分析
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本身而言,作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玩樂心態較重,如果缺少了作業的鞏固和鍛煉,自身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遺忘的情況。例如,有很多小學生在課堂知識學習上,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但是其中不乏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在放學以后,很容易因為過度玩耍,將課堂上學習的東西忘記,這樣并不利于數學知識的積累。前置性作業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在新知識的授課之前,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和個人的思考能力布置的一種特殊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同時還在鍛煉的過程中達到了良好的效果[1]。由此可見,前置性作業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提前預習,由于學生對作業本身并不了解,因此不得不預習課程,這樣就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前置性作業的長久應用,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地去復習、鍛煉,由此可以加強知識的靈活運用。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應用
(一)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從時代的角度來分析,當代小學生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耳濡目染,因此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首先,前置性作業在布置的過程中,需要與課程本身的要求相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對新課程不是很了解,但是以之前的學習內容而言,學生完全可以對陌生的知識進行思考,這樣就比較容易達到一種自學的狀態,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可以專門學習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這樣會取得較高的學習效果。其次,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與教師充分地溝通交流[2]。前置性作業的布置,不可能總是集中在單一的模式上,通過與學生交流以后,教師能夠更好地發掘學生的優勢,針對前置性作業的布置,按照合理的方法進行改良、優化,不斷幫助學生去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布置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爭取實現靈活應用的目標。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進位乘法”學習過程中,對于小學生的前置性作業布置,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完成:首先,在口算的作業布置上,以簡單的內容為主,包括“7×4”“40×20”“16×3”等,這些是比較容易計算出來的,同時不容易出錯,目的在于幫助小學生在心理上降低對新知識學習的緊張感,讓自己在拓展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其次,在計算作業的布置上,則可以增加一定的難度,包括“37×6”“42×9”等,這樣的題目在于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同時也可以用加法來計算,將6個37相加,將9個42相加等,便于小學生形成驗算的習慣。最后,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無論學生是否充分掌握知識,都應該在計算的收獲、總結上積極暢談,同時要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充分闡述出來,教師可借此來搜集學生的一些普遍問題,在解答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多數學生共同進步。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前置性作業應用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幾項內容上努力,還必須積極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信。有些學生在出現錯誤后,總是感覺自己做題不對、思路不對,由此產生了學習的不自信現象。建議在今后的前置性作業布置中,在難度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從簡到繁是比較基礎的布置過程,當學生掌握好學習的規律以及計算的方法以后,就應該按照中等偏上的難度來布置。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小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更加牢固,同時對于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可以深入地鍛煉,避免在計算的順序上,或者是計算的方法上出現嚴重的問題。
本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應用展開討論,這種作業形式打破了常規的課后作業模式,對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記憶等均可以產生很大的積極作用。日后,前置性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努力,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成就。
參考文獻:
[1]王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4(2):274.
[2]劉振清.讓探究式教學走進小學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