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艷
摘 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好數學知識可以為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通過對現代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研究卻發現重復訓練的問題較為嚴重,影響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展現,而獨立思考卻會獲得不一樣的結果,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有必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重復訓練;獨立思考;小學數學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要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知識,但過度的訓練卻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尤其是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很多教師都會采用題海戰術,認為做的題多了便知道了怎樣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所帶來的實際意義并不大,只有讓學生獨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方法學習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成績。
一、重復訓練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影響
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來說,其終極目的在于應用,為做好小學生學習數學教學,重復訓練必不可少,正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一樣,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勢必會掌握一些做題技巧。由于數學題型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學生只是依靠重復訓練做題,很容易出現思想固化的情況,在遇到新問題以后無法進行解答。這時就需要學生變換思維,從既有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尋找新的解答問題方法。
二、獨立思考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影響
獨立思考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獨立思考能力越強的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就越強,解答問題的方法也越多越快。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數學成績一般都很好,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解答方法。如在小學數學中的“混合運算”教學中,經常會涉及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方法的應用,為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雞兔同籠的問題經常被應用進來,一般來講,很多學生都會先按照“兔的只數=(總腳數-2×總頭數)÷2”算出兔子的個數,然后再用總數減去兔子的個數求小雞的個數,或是先用“雞的只數=(4×總頭數-總腳數)÷2”算出小雞的個數,再算出兔子的個數。但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則會選擇不同的解答方式,如有些學生會用“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然后再用“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這也是一種合理的計算方法,且過程較為簡單。但值得注意的是,單純的獨立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總的來說,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將數學問題在短時間內解決,但只思考不練習也會影響學習效果。
三、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措施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無論是重復訓練還是獨立思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盡管重復訓練有一定的弊端,但并不意味沒有任何好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的聯合。為做好小學數學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同,他們的數學成績也會不同,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避免“一視同仁”,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主體,自己為客體,在適當時機為學生提供指導,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找規律”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一下找規律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找規律,教師則需要在學生間走動,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還能加深他們對知識的了解。
2.注意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相結合
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教師應將這兩種教學方法聯系在一起,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需要學生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即底×高,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找出面積的其他計算方法,這時有些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組成的,那么可以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再乘以2便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而有些學生則認為平行四邊形是兩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組成的,所以可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將這些面積加在一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時一些學生說“原來數學知識都是相關聯的,以前學到的知識今天都可以用上”。由此可見,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的結合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奧秘,這也是幫助他們學好數學知識的有效方法。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都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正如學與問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聯系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會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文章對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采取的方法與措施,只有真正認識到重復訓練與獨立思考的優缺點,合理應用才能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振興.小學數學練習題的興趣性和自由性探析[J].學周刊,2015(32):153.
[2]羅興莉.優化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思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