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摘 要:現階段,整個社會發展迅速,生活更具多樣化,信息資源龐大。立足這種環境,審美行為成為整個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美育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為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將美育教學滲透其中,需要注重目標性,保障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在整個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是進行美的傳播,而學生代表了實踐者。借助師生互動方式,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接受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在美的本質的熏陶下,促使其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切實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美育教學;融合教學
一、營造和諧的情境美
(一)注重課堂環境的布置
對于教學而言,教學環境十分關鍵,需要重視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保障其具有生動性與有趣性,促使學生能夠以享受的狀態完成學習。因此,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需要教室以外,和諧的教學環境不可缺少。要將教室設置為美麗的花園,借助漂亮的、吸引人的畫面進行裝飾,需要配置簡單易懂的英文說明,目的是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在美麗元素的影響下,將英語單詞與圖畫進行結合,強化記憶的形象性,提升記憶效果,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接受新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單詞photograph的時候,可以將美麗的照片布置在教室中,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致,適時提問What is this? Its a photograph.形成一問一答的形式,加強學生記憶,同時,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美。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同時,需要添加英語說明,也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吸引,促使其能夠保持較強的獵奇心理。在這種模式下,立足更加生動的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和表達,教學更顯活力,更加多姿多彩。
(二)把音樂引入英語課堂
在諸多藝術形式中,音樂是能夠感動人的藝術方式。優質的音樂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強化聯想性,實現對人的心靈的滋潤,促使道德情操、意識滲透人的思想,提升思想境界。對于學科教育而言,其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在音樂的影響下,兒童的想象力被激發,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增強觀察力和記憶力,促使其審美情趣得到增強,因此,需要將音樂形式引入音樂課堂。將英語課堂與音樂課堂進行對比,二者存在諸多相似點。例如,模仿以及訓練等。由此可見,在審美能力培養方面二者具有相同點。在課前,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在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促使其能夠集中精力,轉移其注意力,以更加平和的心理投入課堂學習,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在課上,可以借助英語歌曲,將其與教學目的進行有機融合,強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促使學生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明確知識要點,將教學內容與音樂進行合理的關聯,增強知識記憶效果,在悠揚的音樂中領悟語言藝術的特點,提升其欣賞能力。針對英語教學內容,選擇與之基調相匹配的音樂旋律,在音樂美的熏陶中實現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知識的傳達效果,滿足教學目的。
(三)把繪畫引入英語課堂
枯燥的單詞、乏味的句型、機械的操練會使學生在日復一日的英語學習中感到厭煩。如果把單詞、課文、對話用圖畫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在給予強大的視覺沖擊的同時展開教學,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了。例如教材“The fox and the grapes”是一篇情境性很強的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在教授之前要求學生仔細預習課文后,用連環畫的形式再現故事內容,上課時同學們把自己畫的畫展示一番,再進行評獎,這樣的教學方式把故事情節形象化,課文不再是簡單的句型堆積,而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教與學一定都會事半功倍。
二、挖掘教材的內容美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內容呈現更具色彩,更像美麗的畫卷,展現不同的故事。教材的各個章節都發揮了美的載體的作用。因此,美育在教學中的意義不容忽視。小學英語課堂的內容設置具有豐富的特征,涉獵較廣,涉及諸多領域的知識,如中外習俗、家庭活動、禮貌用語以及環境保護等,將思想教育貫穿其中,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同時,有助于文化素養的增強。在教學內容的學習下,能夠推動學生正確地認識和感知世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掌握辨別真假的能力,構建更具科學的人生觀。對于美育,其范疇較為廣闊,既包含審美和美感兩個方面,同時,還融合了創造美、營造美等,關注心靈的凈化,堅決抵制丑惡的東西,實現對社會環境的有效美化。例如,學生在進行“What would you like?”學習的時候,獲得了禮貌方面的教育,強化對禮貌詞語的學習和掌握,有效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又如,在學習“Please dont...”這一句型的時候,能夠實現對不良現象的及時制止。借助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促使學生在認識社會方面得到提高,強化了精神領域的提高,切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得到了審美享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