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勝
大研討大行動·提升海南國際化水平
海南省開展公共外交的探索與實踐
文|王勝
案例一:“夫人外交”推動海南美麗鄉村建設
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教授邀請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奧地利總統夫人瑪吉特、烏干達總統夫人珍妮特、贊比亞總統夫人埃斯特、尼泊爾總統女兒阿妮塔等參觀了富有濃郁海南地域特色的瓊海北仍村。此項公共外交活動,彭麗媛教授親力親為,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向世人展示了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新農村建設取得的突出成就,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模式推向了世界,開啟了利用博鰲論壇開展夫人公共外交活動的先河,為博鰲公共外交基地建設注入了新活力,翻開了博鰲公共外交新篇章。
為鞏固北仍村公共外交活動成果、放大活動效應,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有意識地安排外國賓客參觀考察北仍村,讓外賓“親眼見證、親身體驗”中國的高速發展給本地人民,尤其是給農村從業者帶來的實惠。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美國對外政策理事會代表團訪華,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積極協調安排代表團訪問海南并實地考察北仍村。代表團在訪問北仍村之后對我國新農村建設成就贊不絕口,并對北仍村道路兩旁刻有中英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石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拿出相機拍照留念。一位代表團成員在“草寮咖啡屋”品嘗“夫人咖啡”時,饒有興致地與老板聊起了生活變化,聽完介紹,他表示,“我此前對中國的農村發展帶有偏見,但實際上來到之后親眼看了才知道,生活在這里的人很幸福。”美國前副國務卿麥考馬克表示,北仍村的變化是海南以及中國快速發展的縮影,他本人在過去幾十年中曾多次到訪中國,每次訪問都會發現此前所聽到的發展愿景都一一變成了現實,中國幾代人的努力鑄就了新中國令人贊嘆的成就,這些成就定會被歷史銘記。
2017年3月,來瓊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彼得·克里斯琴、馬達加斯加總統埃里·拉喬納里曼皮亞尼納分別率團參訪北仍村,詳細了解北仍村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品嘗當地特色美食,觀看表演。參觀之后,兩位元首都對北仍村農旅結合發展模式贊不絕口,稱這種美麗鄉村建設的理念對于其國家特別有參考和借鑒意義,今后有機會將派團專門來瓊學習這一發展模式。
小結:彭麗媛教授在北仍村的公共外交活動,讓我們看到了公共外交,特別是夫人公共外交在增進外界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了解,以及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夫人外交活動之后,北仍村接待游客由原來每天幾百人激增到每天三四千人。當地居民收入也從2014年的人均8000元增長到2015年的人均1.9萬元,在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輻射帶動周邊2800多人實現就地就業。北仍村的發展變化被網友稱贊為“‘夫人外交’帶來的新傳奇”,為海南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探索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也有力佐證了博鰲公共外交基地建設的強大生命力。
案例二:借助大型僑團活動開展僑務公共外交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14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在澳大利亞舉行,會議主題為聯誼·共贏與可持續發展暨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共有來自世界9個國家的近2000名瓊籍華僑華人代表出席會議。省外事僑務辦公室主動策劃,多管齊下,開展了系列僑務公共外交活動:
酶提取法是引入菌種發酵,從酵母中培養出多糖降解酶,如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以及果膠酶,利用這類降解酶可選擇分解植物細胞組織中的復合多糖體,將植物組織中的果膠釋放出來。加入合適降解酶,可顯著降低提取溫度、縮短提取時間,具有提取條件溫和、操作安全、無污染等優點[22]。
(一)以“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為總主題,凝聚與會代表共識,增進澳大利亞各界的理解與支持。與會代表熱議“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主題,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給海外華人華僑提供了堅強后盾。廣大海商愿意發揮聯系面廣、工商業資源豐富、與世界各地聯系緊密的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
(二)傳播海南優秀文化,提升海南族群在當地影響力。一是舉辦海南文化澳新行。本次大會省外事僑務辦聯合省政府新聞辦等部門,共同舉辦“海南文化澳新行”等活動,既為華人華僑帶去了期盼已久的文化大餐,又令澳大利亞當地民眾眼前一亮,特別是通過在悉尼歌劇院、奧林匹克花園等地標型場所舉辦大規模人文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旅澳海南籍僑胞在當地的影響力。二是凸顯海南元素。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大會開幕式上,澳大利亞多元文化部副部長、新州財政部長等澳方代表都爭相用海南話向與會代表致以問候,“多給嚯(大家好)”“萬丹來高悉尼(歡迎來到悉尼)”等海南話成了開幕式上最流行的歡迎辭。三是打造“海商”品牌,提升整體凝聚力。舉辦2015世界海商論壇,打造并強化了“海商”作為世界海南籍商人的共同品牌。演講嘉賓以“一帶一路、海商帶路”為主題,就澳洲投資環境、海南與沿線各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進一步強調了世界各地海商主動承擔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責任,并表示愿為家鄉海南經濟建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三)“海鷗支隊”故事收獲奇效,成為“畫龍點睛”之筆。2015年系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省外事僑務辦專門制作展現中澳友好交往的短片《風從海上來》,借助大會平臺,以“二戰”期間海南人民營救澳大利亞“海鷗支隊”戰士的故事為切入點,講述中澳兩國人民經由戰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誼。海鷗支隊是“二戰”期間澳大利亞為抵抗日軍組建的一支多兵種混合部隊,其中有263名士兵在“安汶島之戰”中被日軍俘虜,輾轉關押到海南省東方市的戰俘集中營。善良的東方市人民營救了從集中營里逃出來的澳大利亞“海鷗支隊”戰士。2015年,澳大利亞總督彼得·科斯格羅夫來瓊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親赴東方市老歐村向“海鷗支隊”紀念碑敬獻花環。
為籌備第14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深入挖掘“海鷗支隊”背后的故事,并委托旅澳海南籍鄉親幫助尋找“海鷗支隊”的幸存老兵和家屬。在鄉團聯誼大會的開幕式現場98歲的“海鷗支隊”老兵湯姆·普勒吉(Tom Pledge)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代表的致敬。澳大利亞聯邦總理代表、多元文化部副部長維爾斯高度評價海南在中澳關系中的重要地位,并號召全體起立向老兵致敬。“海鷗支隊”講述好中澳友誼的故事,傳播好中國海南的聲音,極大地拉近了兩地人民之間的距離。
小結:廣大華人華僑在政商界人脈廣、影響大,是我們開展僑務公共外交、打造周邊人脈工程的重要對象,也是我們面向住在國開展公共外交活動的重要媒介。比如此次聯誼大會,當地僑胞發揮人脈優勢,邀請到澳大利亞聯邦、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悉尼市、墨爾本市等澳中央和地方政府、議會的有關負責人與會,增強了他們對海南乃至中國的了解,他們通過參與大會的討論,也加深了對中國發展道路,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和支持,達到了開展公共外交的目的。
案例三:鼓勵高校參與公共外交活動,培養培訓公共外交人才隊伍
在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悉心指導和支持下,海南大學等高校在開展公共外交實踐和理論研究、人才隊伍培養培訓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一)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研究中心。2015年6月,在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的指導和支持下,海南省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海南大學成立。該中心旨在圍繞海南“三個基地一個示范區”的對外交往構想,積極開展應用性、前沿性研究與實踐探索;整合資源,打造一流專家團隊,服務海南乃至國家的公共外交戰略,推動海南大學國際關系、戰略傳播、跨文化交流等相關學科發展,并開展公共外交領域的專業培訓;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發展理念,深化與兄弟院校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公共外交研究和培訓的智力之源。
(二)構建“公共外交+”課程群,培養和壯大公共外交接班人。為進一步加大公共外交人才培養培訓力度,2016年,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黃丹英領軍的教學科研團隊率先在全國開設了公共外交課程,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公共外交+”課程群的構想,旨在培養具有多元文化素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一方面將公共外交視角引入到傳統的外語教學研究之中,力爭通過學科交叉培育產生一批高水平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將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翻譯學、傳播學等理論應用到公共外交研究領域,力爭海南省在公共外交研究領域搶占一席之地。經過近兩年的具體實踐,這一學科建設已初見成效。海南省在將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服務社會與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徑。
(三)舉辦公共外交活動,打造公共外交品牌項目。在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的大力指導和全力支持下,海南大學聯合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以及國內有關高校策劃舉辦“全國公共外交青年領袖冬令營”,迄今已成功舉辦兩屆,成為我省開展青年公共外交活動的重要品牌項目。此外,今年7月,海南大學專門組織由學生組成的“一帶一路”公共外交境外調研團,赴柬埔寨進行公共外交調研。調研團專門訪問金邊公立端華學校對師生進行深度訪談,并赴我駐柬使館就構建國家形象等進行座談,調研團還詳細了解柬埔寨基本情況、中柬關系概況以及在柬華人情況,形成了具有實踐意義的公共外交調研報告,該項目還被列為團中央專項實踐活動。
小結:作為公共外交實踐一線的工作者,我們深知,公共外交僅有實踐是不夠的,還需相關從業人員理論水平的提升,公共外交事業的品質提升應是理論與實踐的雙提升。開展公共外交活動,最重要的是人才隊伍的培養。青年關系國家的未來,通過舉辦公共外交活動增進青年之間的了解對于延續國家之間的“民相親”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通過公共外交學科建設,能夠提升大眾的公共外交意識和能力,是推進公共外交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長遠大計。
一、繼續推進博鰲公共外交基地建設。博鰲公共外交基地是一個新生事物,是省外事僑務部門總結公共外交規律,結合海南對外交往的優勢特點,提出的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構想。公共外交基地建設沒有先例可循,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但總體建設目標是明確的,即這一基地要服務于國家總體外交,服務于海南的開放、改革與發展,開展公共外交的成果應惠及廣大海南人民。博鰲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設不僅能夠為國家部委和海南省開展公共外交活動提供便利,從長遠來看也會對公共外交的實踐和理論研究提供嶄新的路徑。下一步應從以下幾方面抓好公共外交基地建設:一是通過大研討大行動活動推動博鰲公共外交基地早日掛牌,推動配套優惠政策和項目管理機制盡快落地,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擦亮博鰲公共外交基地的“國字號”金字招牌。二是發揮集聚效應,推動更多公共外交活動在此舉辦。與外交部、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以及有關智庫和媒體合作,推動諸如“境外媒體海南行”“公共外交冬/夏令營”“中國公共外交高級研修班”等公共外交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此舉辦,打造一批公共外交子品牌項目。三是繼續完善博鰲及周邊地區的軟硬件條件。以博鰲亞洲論壇“一地辦會”為總抓手,繼續完善博鰲地區酒店和會議設施,形成首腦外交、休閑外交和公共外交良性互動的生動局面。同時,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大博鰲周邊農旅結合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充分利用博鰲公共外交基地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成就。
二、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協會。非政府組織在開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建議盡快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協會,使其成為指導全省公共外交工作開展的重要行業協會和非政府組織。通過協會的運作,更好地整合各類資源,更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地開展公共外交實踐和理論研究、實施公共外交項目,培養公共外交人才,為大特區和國際旅游島的進一步開放改革發展服務。
三、加大培養力度,打造國際化的公共外交人才隊伍。積極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知名學術機構以及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加強合作,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努力培養造就一支訓練有素、諳熟國際慣例、了解中國國情、熟悉本國政策和海南省情的公共外交人才隊伍。此外,還應加大公眾對公共外交意識的培養,提升公眾開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將公共外交的思想傳播到每一個參與對外交流的個體中去。
四、善用僑務資源,講好海南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僑務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應進一步整合海南元素,提升海外海南籍僑胞的歸屬感和凝聚。應進一步整合資源,把海南人、海南話、海南劇、海南餐飲、“海商”“海青”等資源整合,打造成獨特的海南品牌,提升海外海南族群的凝聚力;繼續加大對外宣傳,使“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這句口號語更深入人心,引領海外僑務工作繼續向前;積極開展僑務公共外交,維護好海外海南籍僑胞的利益,幫助他們發展事業,鼓勵他們做增進海南與駐在國聯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海南對外開放和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紐帶和橋梁。此外,還應加大對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這一聯系海外瓊籍僑胞的重要平臺的投入,強化聯誼會秘書處的實體化運作,建設運營好聯誼會官網、微信公眾平臺,利用新媒體、自媒體提升和擴大其影響力,努力建設好世界海南人的網上家園,使之真正成為能夠為廣大海外僑胞謀福祉、進一步推動海南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僑務公共外交平臺。
(作者系省外事僑務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本文責編/蔡萌 郵箱/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