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軍平
關于弘揚經濟特區精神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文|周軍平
偉大的事業,要有偉大的精神做支撐。經濟特區擔當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路先鋒的重任,開創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業,走過的是先輩不曾經歷的創新開拓之路。摸著石頭過河,殺開一條血路,背后都有一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為動力。海南經濟特區從誕生之日起就寄托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殷切厚望,幾代中央領導都反復要求海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開拓進取,埋頭苦干,為全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發揮試驗、探路和積極推動的作用。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叮囑海南的同志一定要埋頭苦干、奮起直追,辦好經濟特區,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中央領導對海南一以貫之的要求,就是要弘揚特區精神,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創造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
明年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如何理解、弘揚特區精神?新時期的特區精神可以有很多種內涵,應當包括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于擔當、埋頭苦干,顧全大局、團結協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等特質。
解放思想、敢闖敢試。鄧小平同志強調,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業。我省歷屆省委從針對經濟落后局面提出的“放膽發展生產力”“加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尋求實體經濟支撐的“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從“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到“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再到以人民為中心的“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從建省之初在全國第一個建立起“小政府大社會”的省級政府機構,到聞名全國的“一腳油門踩到底”,再到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全域旅游試點,一次又一次的大膽嘗試、先行先試,生動詮釋了何為解放思想、敢闖敢干,也有力印證了“思想不解放、經濟不發展、不闖不試零可能”的道理。新時期,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就是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掃除一切阻礙發展的思想障礙,革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破除一切利益固化的藩籬,想人之未想,干人之未干,打破條條框框,大膽探索創新。
敢于擔當、埋頭苦干。敢于擔當、埋頭苦干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近年來,我省農墾體制、司法體制、行政審批等重點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多次得到中央的肯定;我們還創造了“極簡審批”的模式,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海南生態軟件園、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等三類園區進行試點,探索“六個試行”改革,有力提升了服務效能,改善了海南的投資發展環境;我們還最大限度激發人的生產力、創造力,發揚“五加二”“白加黑”的嚴實作風,用10個月建成了可以停靠大型飛機的博鰲機場、10個月建成了8萬平方米的南海博物館,這些都是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敢于擔當、埋頭苦干的生動寫照。建設美好新海南,需要全省廣大干部緊緊圍繞實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不松勁,主動作為、苦干到底,面對問題敢于碰硬,面對是非敢于亮劍,面對失誤敢于擔責,不患得患失,不溜肩撂挑,發揚“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優良作風,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團結出生產力、出戰斗力,只有服從大局、同心協力,發揮好團隊精神,才能實現美好新海南的目標,這是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礎,也是特區精神的一大特征。海南西環高鐵用地面積2萬多畝,沿線8個市縣的群眾舍小家為大家,全力支持征地,很多農民先簽字再收錢;瓊海百姓為早日建成博鰲機場,有的補償款未到位就主動配合搬遷,這些都激蕩著深明大義、顧全大局、通力協作的特區精神。2015年我省開展的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之所以能克服項目落地的多重障礙,強力推動上千個項目開工建設,為今后幾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靠的就是全省上下團結拼搏的團隊精神;2016年開展的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創造了將原3個工作日才能辦結的業務精簡至2個半小時辦結等一系列新紀錄,顯著改善了海南的投資環境,靠的也是精誠協作的團隊精神。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迫切需要大家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想海南事、辦海南事,站在國家的角度謀劃海南的改革發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搞建設,抱成一團抓發展,善打團體賽、整體戰,不搞單打獨斗,不相互拆臺,不作壁上觀。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中央設立經濟特區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經濟特區廣泛吸收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大膽試驗,創新做法,為全國其他地區作出示范。習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鮮明地要求我們辦好經濟特區,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海南作為經濟特區,必須開放視野,向國內外發達地區學習,博采眾長,吸收創新,勇立時代進步的潮頭。作為特區人,也必須把向世界發達地區學習、拓寬視野、創新思維、創造范例作為基本要求。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本質就是開放創新,離島免稅政策的成功實施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自身不加強學習、不與時俱進、不提高理論和業務素養,坐“島”觀天、閉門造車,特區的工作就很難抓到點上。可以說,領導干部的學習水平、視野范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特區的工作水平,各級領導干部要注重理論業務學習,緊盯國際國內潮流,善于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創新思路、更新觀念,學以致用,推動工作創特色、出亮點,推動海南改革發展開拓創新、不斷前進。
省第七次黨代會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確定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努力實現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奮斗目標,作出了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爭創經濟特區體制機制新優勢的具體部署。最近,省委書記劉賜貴強調,要大力弘揚特區精神,強化特區意識,擦亮特區品牌,開展好“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美好新海南”大研討大行動活動,科學謀劃好新一輪海南改革開放發展。這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動海南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全面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部署的重要舉措。搞好大研討大行動活動,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迫切需要我們弘揚特區精神,真正使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于擔當、埋頭苦干、顧全大局、團結協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特質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使瓊州大地再次高高揚起改革開放的大旗,扛起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責任擔當,讓海南經濟特區成為勇立中國改革發展潮頭的壯麗風景。
思路決定出路,怎么弘揚特區精神辦好經濟特區?要跳出常規思維,做到“五個轉到”:
從注重站在海南的角度謀一域之發展,轉到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謀劃海南改革發展上來。習總書記2013年4月視察海南時指出,海南既是海南人的海南,也是全中國的海南,也是全世界的海南。辦好經濟特區,我們必須跳出海南看海南,把海南放在時代坐標和全國乃至全球視野中,更加深刻地認識自身的使命責任,更加自覺地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角度來謀劃海南的改革發展。要站在國家“一帶一路”、海洋強國、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角度,發揮海南的獨特優勢,構建海南路徑,為全國探索出新鮮經驗。
從注重向中央要政策支持,轉到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來。從建省辦經濟特區到建設國際旅游島、設立三沙市,中央給予了海南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有力推動了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然,受歷史條件等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海南也錯失了一些發展機遇,一些改革開放的政策效應還沒有充分顯現。現在,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國家優惠政策越來越普惠化,靠吃國家政策“偏飯”達到長久領跑是不現實的。習總書記強調,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關鍵要發揮特區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吃螃蟹”,在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的基礎上,著重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和更加開放的發展格局,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
從注重追趕發達地區做大經濟總量,轉到注重發揮“三大優勢”實現特色發展上來。海南是一個島嶼經濟體,陸域面積小,建省起步晚,各方面基礎薄弱,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教育、科技、人才支撐等,都無法與發達兄弟省市相比,一味模仿追趕難以奏效,必須走特色發展之路。海南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全國唯一的省域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這是海南最獨特的也是最強的優勢,是海南發展最引以為傲的“資本”。我們要把“三大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使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努力發揮海南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作用,利用好區位、資源和開放平臺等優勢,把發展潛力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從注重開發陸域國土,轉到注重陸海統籌、開發海洋國土上來。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央授權海南管轄我國南海海域,海南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發展海洋經濟是一篇潛力巨大、大有可為的大文章。但回顧海南發展歷程,以往我們更多地聚焦3.54萬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做文章,而對海洋經濟用力不多,下的功夫還不夠,海洋生產總值占比不到全國的2%。從長遠看,海南要趕上發達地區,甚至超越發達地區,海洋就是最大的機會、最大的潛力所在。弘揚特區精神辦好經濟特區,必須增強海洋意識,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加快推進海南從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轉變。
從注重硬實力的營造,轉到注重軟實力的提升上來。建設美好新海南,不僅要有經濟實力,也要有精神支撐。海南的現代化最終體現在人的素質全面提升上,這也是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內在要求。弘揚特區精神,是提升海南軟實力的重要抓手。我們要從每一個社會細胞抓起,從社區、學校、工廠、農村抓起,讓誠實守信、勤勞守法、團結友善、熱情好客成為海南人的共同品質追求,推動黨風政風民風持續向好、風清氣正,大幅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彰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彰顯海南經濟特區的人文魅力。
(作者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本文責編/蔡萌 郵箱/394666442@qq.com